还有可能就是李隆基逐渐沉迷在年轻貌美的杨玉环身上,看到年轻的她,似乎感觉自己也年轻了不少,不再暮气沉沉,所以一心全扑在佳人身上,早朝什么的自然也不重要。但具体原因,谁也不知道。可有一点却是摆在了明面上的,李隆基宠爱杨玉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连带着杨家人在京中也如日中天,杨国忠作为丞相,更是在朝堂上一手遮天,甚至开始左右李隆基的决定,外戚干政,杨国忠似乎有种野心时不时想要破壳而出!
而另一边安禄山则镇守在地方上,对杨国忠攀着杨玉环的裙带关系把持朝政的行为十分不齿,而且杨国忠总是以各种理由频频针对自己,是可忍孰不可忍,恰好安禄山又得知杨国忠通胡意图谋反,可算是让安禄山逮着个好契机了。安禄山马上集结大军,出兵直驱长安,理由就是杨国忠通胡,意图谋反,理应诛杀。但是安禄山也太心急了,他带着大军浩浩荡荡大言不惭地说丞相想要谋反,谁信?明眼人都看得出是你安禄山已经向长安出兵了,八成是你自己想要谋反吧!
唐朝至始至终也没有把这场小摩擦当回事。怛罗斯之战并未动摇唐朝国本,唐朝也并未因此而丧失对西域的控制。怛罗斯之战是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个人贪功冒进引起的连锁反应,这是唐朝节度使权力过大带来的结果,包括后来让唐朝衰亡的“安史之乱”也起因于节度使制度。
天宝九年的腊月,安西大都护高仙芝以“无番臣礼”为借口,向刚和唐朝缔结和约没多久的石国发动进攻。高仙芝是唐朝中期名将,高句丽人。弱小的石国根本不是唐朝的对手,很快都城陷落,一干贵戚全部成了俘虏。按理说要收服一个国家,干到这个地步也就适可而止了。但随后高仙芝干了几件令唐人瞠目结舌、石国人肝胆欲裂的事情:杀降、洗劫和屠城。
这三件事不仅令唐朝在西域各国心目中的形象一扫而空,还激起了石国流亡朝廷的激烈抵抗,更为西方的黑衣大食给了染指中亚的机会。很快,逃往大食的石国王子就联合中亚诸国及大食援军共计不下十万人,准备攻击唐朝的大食军队的先头部队先于唐军抢占了怛罗斯城,因此当高仙芝的部队开到怛罗斯时,城头已经插上了黑衣大食的旗帜。
安西军猛将如云,高仙芝自己加上虢国公李嗣业、扶风郡王马麟、张掖郡王段秀实、昌化郡王白孝德以及高仙芝的老搭档——封常清,兵精将猛让高仙芝信心十足。况且此前唐朝与大食进行过六次战争,大食均被唐朝按在地上摩擦。因此高仙芝率领2万安西军+1万仆从军长途奔袭,纵深推进700余里。
高仙芝随即下令对怛罗斯发动猛攻。但是由于怛罗斯城防坚固,再加上从西方源源不断的援兵抵达,导致一连五天唐军都无法拿下这座城市。而第六天,大食军集结完毕,旋即和唐军在城郊展开决战。战斗一开始,人数上处于劣势的唐军并没落下风,反倒是凭借其精良的装备和战术体系压制住了大食军队。
然而就在大食军疲态尽显、似乎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唐军自己的阵脚却乱了,因为葛逻禄部落的近两万人反水了。原来大食人料定自己不一定是唐军的对手,便采取了分而划之的策略,与唐军的胡兵早早地作了接触,并予以其丰厚的贿赂,要其在战斗中反水。这些胡人拿人钱财与人消灾,自然就在战事胶着的时候给了高仙芝背后狠狠一刀。
碣逻禄部仆从军被大食人收买,仆从军反水切断了唐军步兵与骑兵的联系,唐军失去具有碾压优势的弓弩手的支援。阿拉伯重甲骑兵轮番冲锋,腹背受敌导致唐军在夜间溃败。最后在战神李嗣业力保之下高仙芝退回安西。
这一场仗虽然唐军败得很惨,但是大食同样是惨胜。怛罗斯一战后,大食人也就到此为止,并没有再东进对安西四镇形成骚扰(尽管安西四镇的汉军主力基本已经损失殆尽)。
仅仅两年后,高仙芝的老部下封常清就一举荡平大勃律国,把唐帝国的边境线推到了最西边。甚至在两唐书的高仙芝传里,有关怛罗斯之战都只是简单带过。此战之后不久,唐朝爆发安史之乱,唐军指挥官高仙芝被调回国内平定叛乱,阿拉伯指挥官艾布·穆斯林则遭到哈里发猜忌,直接被已谋逆罪处死
面对安禄山叛军的节节逼近,李隆基无奈之下只能带着一干人等逃离了皇城,途经马嵬驿的时候,他的部下们却不走了,因为他们觉得这样一直逃离并不是办法,像现在这样局势什么的也完全没弄清楚,应该将罪魁祸首杨玉环立即处死,以表示皇上并不会偏袒杨家人。李隆基就奇怪了,安禄山的说法是杨国忠通胡,杨国忠要谋反,虽说两人是表亲,但兄长犯下的过错,小妹不应该承担啊。听到这里,李隆基的部下就赖着不走了,大有一种你不听我的,我就不听你的的势头,看到安禄山叛军又连连进击,无奈之下只得赐了杨玉环白绫一条,香消玉殒。
李玄霸言道:“人定胜天啊!”喜欢双生龙种之隋唐霸业请大家收藏:(zeyuxuan.cc)双生龙种之隋唐霸业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