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独对杨徽,他们抱有不一样的期待。
南溪中学成立这些年来,能考去昆明读高中的学生屈指可数,这么多年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杨徽让他们看到了一种希望,如果杨徽能成为第一个,那么她便是南溪今后的榜样,是南溪教育的突破。他们可以以杨徽为事例,一遍遍向那些家长、那些学生说,这里也能出大学生的,知识真的能够改变命运的。
这样活生生的例子,比平日里说破嘴皮的大道理要强有力得多。
老师们一面对杨徽给予厚望,一面又不敢给她造成太大压力,怕她因为过度紧张而发挥失常。于是几位老师故意按着平日里的态度去对待杨徽,哪里知道这样故意而为之,反倒显得不自然,令杨徽好生疑惑。
林桂生听说这事,简直要笑疯了。他笑那些老师,说他们比杨徽还紧张。
可不紧张嘛?多少年了,才出这么个独苗,其间还遭遇了家庭变故,让他们一度以为,这棵独苗也要被压垮了。
能坚持到现在,容易吗?
几位老师又提起了和墨,对于和墨突然辍学,他们也觉得无比遗憾。如果和墨能够顺利上学,现在应该高二了吧……
李清华内心比他们更为煎熬。
她了解和墨辍学的真实原因,更懂得杨徽身上的压力有多大。杨徽那样聪慧的孩子,一定早就知道和墨辍学的用意,她一定一面自责,一面又不得不为了她与和墨的未来奋斗。
李清华想,杨徽经历父母遗弃,爷爷过世这样的人生变故后,还能坚持下来,实在太不容易了。如果没有和墨在她身边,李清华简直难以想象这个孩子要如何独自一个人成长到如今。
想到这些,李清华便比其他人更早地产生了一个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