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城市人口众多,驻军达到了四千人,还没有算上动员起来的民众,这些临时武装起来的民众在野外与联军进行战斗肯定不行,但守城又是另外一回事,依托坚固、高大的城墙,利用居高临下的优势,其战斗力并不会比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差,不需要瞄准,不需要战术,只要把石头、滚烫的开水或者油脂往下扔就行,哪怕换成妇女儿童,同样对攻城的士兵具有远超想象的伤害,关键是要不怕死。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些动员起来的民众得到了最高长官的高额许诺,士气倒是不弱,当然咯,第一次上战场,说不害怕是骗人的,连最高长官与守城官兵都是紧张兮兮的,何况他们。
对这座城市联军参谋部可不敢掉以轻心,在制定行军路线时,曾经有参谋提议绕过这座城市被参谋长王向华当场否决,绕过这座城市不是多三天路程这么简单,这次联军是以堂堂正正之师行堂堂正义之事,连这样的城市都要绕过,何来勇气进攻森王国的都城,再说了,多三天的路程,对联军的后勤补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最先抵达的三个合成营分别在三个地方建立警戒阵地,他们摆出攻防兼备的阵型,互为犄角严阵以待,攻,立即成为进攻的前沿阵地,守,弩箭和“步枪”相结合无懈可击,想要攻破这样的阵地,其难度甚至不下于攻击一座城市,城市有护城河和高墙,而这些阵地有铁丝网和壕沟,加上经过太平洋舰队严格训练的官兵,三三制战术在进攻中也许还有一些生疏,用于防守则是接近炉火纯青,这种战术是华夏轻步兵的颠覆,不但是这个时代,就是原时空都是一道无解的题。
后面的部队陆续抵达,他们没有像前面两座城市一样一越而过,而是在城市的正面集结,摆出一副强攻态势,唯一让最高长官和守城官兵感到诧异的地方,是联军没有采取围城战术。
攻城一边有两种战术,一是将城池严密包围,然后从不同的方向试探性进攻,以期找到防守中的薄弱环节,最后集中兵力重点突破,二是华夏历史上经常采用的围三缺一战术,充分利用人性的特点,从三个方向不断施加压力,瓦解守城官兵的必死决心。
人不到山穷水尽弹尽粮绝之时,很难立下必死决心,更不要说还有退路的情况下,使用这种战术,其目的还有一个,就是不想进行残酷的巷战。
参谋部到达后,还是一样的套路,派出一个参谋前往城池送文件,这次的最高长官相当谨慎,没有开城门,只是将吊桥放下,然后将一个吊篮从城墙上放下来,毕竟大军压境大意不得,前往送文件的参谋理解最高长官的做法,没有任何的犹豫便坐着吊篮上了城墙。
最高长官看完文件后立即拿起笔签上自己的大名,等参谋离去后抹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大呼好险。
森国王的命令并没有要求各城市的守军主动出击,而是要他们严防死守,在文件上签字也算执行森国王的命令,能够避免玉石俱焚,保留有生力量何乐不为呢,虽然与森国王的本意南辕北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