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盛宴,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深谋远虑,有人暴跳如雷。
最高兴的是拜王国,没有出一分力却获得了无数的金银财宝,并且在拍卖中大获全胜,有了明帝国商人的参与,拍卖得来的产业处于非常安全的状态,哪怕拜王国与顿王国发生战争,都不会危及到这些产业的安全,有明帝国的强大背景,就是给水缸做胆,顿国王也不敢动这些产业。
这种状况在和平时代习以为常,到了战争年代变成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成为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观,顿王国与川王国结成的联盟在与默王国、牛王国和拜王国结成的联盟发生大战,到了生死存亡之际,默王国与顿王国之间的贸易反而不断增长,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经过明帝国专家的研究,最后得出结论,这些北美商人根本没有国家概念,统一也好,分成无数王国也会,只要能发财,一切都变得无所谓。
顿王国获得了森王国最富有的区域,并且在拍卖中赚得盆满钵满,一开始顿国王与众大臣笑得有牙无眼,直到生产发展需要人口,以及发生战争需要大量军队三线作战时,才发现当初的短视,中了默王国(教官)的圈套,失去了大量的人口使得顿王国的军事力量捉襟见肘,最后不得不与川王国建立同盟。
刚开始对拜王国发动战争时势如破竹,顿国王信心满满,坚信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搞定拜王国,危机关头默王国挺身而出,在没有与拜王国结盟的情况下悍然出兵,默王国出兵的方向大出顿王国的意料,没有在顿王国重兵把守的边境施加压力,而是选择顿城方向,也就是森王国原都城右边出击,绕过严防死守的顿城,一下子将顿城与顿王国的联系切断,大有逆流而上直逼顿王国都城之态势,把顿国王和众大臣吓得不轻,无奈之下,顿王国只能从拜王国撤兵。
顿城由于人口不足的原因,自保都非常勉强,不但起不到向默王国施压的作用,反而成为一个孤悬在外,随时都可能变成默王国砧板上的肉。
顿城商业发达,是顿王国的财政支柱之一,无论如何都得保住,失去顿城,顿王国的综合实力将大打折扣,正是抓住了这一点,默王国才在与顿王国的战争中保持均势。
默王国在行动结束后获得了森王国大片的土地和人口,默国王没有沾沾自喜,在教官的建议下,将军事力量的重点放在新获得的土地上,任命王向华为新土地的最高行政长官,由此可见,两个王国的发展战略不同,一个将重点放在经济上,一个将重点放在军事上,和平时代,顿城是默王国老百姓羡慕的地方,生活水平明显好于王向华管理的地区,到了战争年代各有千秋,王向华管理的地区,老百姓有安全感,而顿城照样纸醉金迷夜夜笙歌,只不过老百姓的脸上出现了从未出现过的担忧之色,有点像华夏南宋时期的都城临安(杭州)。
感到郁闷的是牛王国,虽然置换了大片的土地,也增加了不少的人口,但失去了最肥沃的土地之一,怎么看都不能说是大赢家,国防大臣回到牛王国,立即遭到众人的口诛笔伐,好在牛国王在谋士的劝解下没有怪罪,总算逃过一劫。
教官的建议得到牛王国上上下下的重视,可惜牛王国就是一个作死之国,说起来就是天下无敌,做下去又有心无力,每天都有人发表长编大论,就是拿不出一个可执行的方案,直到川王国在边境陈兵十万,大有发起大规模进攻的时候才感到不妙,慌忙派出外交大臣前往默王国请求帮助,好在默王国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上下一直在备战,听到牛王国的请求,默国王立即派出一支万人的军队进驻牛王国与川王国之间的边境,才使局势得到缓解。
对这次的联军行动,最不满意的要数川大王,听到胜利果实的分配,当场暴跳如雷,川大王认为自己王国出力最多功劳最大,理应获得最大的胜利果实,仅仅是从牛王国置换的土地以及从森王国获得的人口完全达不到预期,只是听到这个分配方案是明帝国教官提出的,嘴里不敢说,内心恨死了明帝国,总之一句话,就是国防大臣无能,锅,总要有人背不是。
国防大臣刚踏入川王国边境立即被解除兵权关进大牢,按川大王的一贯作风,国防大臣是要满门抄斩的,只是国防大臣与明帝国海外省的指挥官张立关系不错,而且国防大臣家族与明帝国海外省有很大的贸易往来,考虑到这层关系,国防大臣才没有被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