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回 目标---印度次大陆(一)
中东商人在古里折腾的时候,三路大军已经出发,向着印度半岛内陆前进。
中路大军由一名副省长率领,阵容最为鼎盛,下辖5个合成营,实力强大,一路上受到周边部落的热烈欢迎,要不是出发前有规定,要求商人将货物按不同的地域进行分配,恐怕还没有到达班加罗尔就要被销售一空,更不要说海德拉尔了,商人其实是不愿意舍近求远的,对他们来说,只有商品销不动的时候,才会考虑向更加遥远的地方扩展,现在的商品供不应求,不过考虑到后续的商品销路,勉强同意,他们预见第二批的商品会比第一批多,没想到比第一批多了不止十倍,着实把他们吓了一跳,暗自庆幸预先打开了销售渠道,对龙芳省的高瞻远瞩佩服得五体投地……
从古里到班加罗尔有现成的道路,一路走走停停,不知不觉到了班加罗尔,受到班加罗尔国王的热烈欢迎。
班加罗尔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城邦国家,总人口超过了一百万,有一套相对成熟的行政体系,其实力与海德拉尔王国相当,有常备军,与海德拉尔之间散布着几百个小部落,这些部落名义上归属这两个王国,实际上各行其是,没有任何的约束力,小部落之间的战争从未停止过,就这样打打杀杀过了上千年,谁也奈何不了谁,两个王国同样毫无办法,实力不足以将所有小部落整合。
也不能说实力不足,关键是理念上没有这种需求,信仰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模式。
当中路集团到达班加罗尔城下之时,城门早已经打开,国王率领政府官员在城门口列队欢迎,既有好客的成分,也有武力的成分在里面,在超强的武力面前,放下架势不愧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班加罗尔国王一早就收到了龙芳省的宣言书,派出的密探更是将中路集团吹成了天兵天将,再加上中路集团带来的巨量物质,国王觉得与龙芳省保持友好关系非常必要。
一开始各位大臣认为国王亲自出城迎接有失国王的尊严,一致反对,但国王坚持己见不为所动,众大臣无可奈何,只得满怀怨气的跟着国王出城迎接,一脸的苦瓜表情。
正当众人嘀嘀咕咕的时候,三艘飞艇从前面的天空中突然冒了出来,把众人惊得鸦雀无声,一个个张大嘴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天兵,真的是探子回报的天兵!
这一刻,众大臣才明白国王的高明,对国王的卓越远见佩服得五体投地,看似城墙高大固若金汤,问题是人家从天上来你怎么防,要是一个误会产生冲突,恐怕全体都要嗝屁,我们要友谊,我们不要战争,我们不需要悲催的人生,高,国王实在是高!
国王此举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密探回报看到了明帝国的飞艇,想想无以为敌,才最后决定放低姿态,保持友好关系。
看到国王率领众大臣出城迎接,副省长对国王的看法又高了一层:识时务者为俊杰啊。
双方在城门口见面,气氛热烈客气,副省长首先向国王转达了王景弘的问候,表示这次前来拜访,目的是增进了解,促进贸易往来,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同时阐明了明帝国对外政策:不干涉他国内政,不要他国的一寸土地,不论国家大小,一律平等往来。
听了副省长此行的目的,国王笑得像个孩子,困扰多日的担忧终于放下,拉着副省长的手:“上国天使来到班加罗尔,就是我们国家的荣幸,是我们全体人民的荣幸,对华夏的文明,我们可是仰慕已久,当年唐三藏的到来,促进了我们之间文化交流,至今受益匪浅,相信这次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接着举行了庄严而又隆重的进城仪式,副省长与国王同乘一辆马车,一路上全是献花的海洋,人民载歌载舞夹道欢迎,特别是无比开放的肚皮舞,看得众人色意盈盈猛咽口水,只有合成营的官兵目不斜视一片萧杀,而随同的各部落民众则难以自己,纷纷加入狂欢行列。
班加罗尔的居民属于后来的雅利安民族,信奉轮回,其历史发展与欧洲的雅利安民族走向两个极端,如果不是有基因依据,打死都不会有人相信他们是同一种族。
随同前来考察的专家注意到,班加罗尔的物产超乎想象的丰富,但基本上是最原始的产品,没有经过深加工,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原材料供应地,印证了王景弘提出的战略思想,而且是最理想的那种,比纳入明帝国怀抱强了太多。
这些热情的姑娘,不断的向合成营的官兵抛媚眼,甚至有一些做出出格的动作,但合成营士兵始终不为所动,用随同的部落居民的话说:不要理他们,他们就是一群木头人,没有感情,没有欲望,心里只有命令,不惹他们人畜无害,惹上了死路一条,这些都有深刻的教训。
合成营的官兵不是没有情感,不是没有欲望,只是他们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他们是明帝国长久和平稳定的基石。
国王派出负责收集合成营资料的密探,通过不同渠道的观察和了解,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整个印度半岛所有部落、王国联合起来都打不过这支中路集团,只要他们愿意,随时可以打穿印度半岛。
国王收到报告心里一惊,赶紧将报告内容转给海德拉尔王国以及周边的部落,目的只有一个,不要与中路集团发生冲突,国王非常满意现状,不希望因为一个误会导致现有的秩序分崩析离,算是一个有远见的国王。
到了皇宫,双方交换礼物,使团严格执行明帝国的规定,礼物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青花瓷,象征意义远远高于价值,不像班加罗尔国王送的礼物,全部是珍珠玛瑙之类的宝石,双方心里同样美滋滋的,都觉得赚了。
国王认为那些宝石都是地上捡的,而青花瓷是经过深加工的不可多得的艺术品,除了明帝国,没有其他国家能够制造这么高档的艺术品,赚大发了。
使团则认为青花瓷基本上是可以重复制造的工业品,就算加入了艺术创作也远远比不了宝石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同样赚大发了。
理念的不同,价值观的不同,正是投机商人赚钱的不传之秘。
接着正式进入商业谈判,双方绕来绕去,始终围绕使用大明元的问题,最后被龙芳省使团绕得分不清东南西北,结果是皆大欢喜,一致同意大明元在班加罗尔王国下辖的领土上(包括那些名义上的部落)流通,而购买明帝国商人开设的商店商品、消费场所的消费,以及明帝国购买所需商品全部都必须使用大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