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幻想奇缘 > 魂归明初 > 第一百一十六回 悲催的拜占庭

第一百一十六回 悲催的拜占庭(1 / 2)

第一百一十六回 悲催的拜占庭

宗教改革的春风吹到拜占庭帝国,君士但丁堡是一片欢腾,君臣额手相庆。

拜占庭帝国一直都是王权社会,教廷在王权的压制下苟延残喘,拜占庭帝国传承了罗马帝国的好战精神,到处征伐,没几年就将整个欧洲纳入控制中,成为拜占庭帝国旗下的诸侯国。

这种状况一直维持了差不多一千年,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暗流涌动,关键是拜占庭帝国与各诸侯国政教不统一,矛盾不断发酵堆积,只是在拜占庭帝国的强大军事压力下,各诸侯国敢怒不敢言。

拜占庭帝国实行的是王权政治,教廷的权力受到极大限制,而其他诸侯国实行的是政教合一制度,教廷凌驾于王权之上,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体制共存于一个王朝,在世界上仅仅出现过两次,一次是现在的拜占庭帝国,另一个发生在华夏周王朝的春秋时代。

表面上两个帝国的制度差不多,实际上截然不同,拜占庭帝国是王权与宗教之争,而周王朝是不同的执政理念之争,当时是真正的百花齐放,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等层出不穷竞相争艳,导致的后果是进入到战国时代,各国不断攻伐,兼并弱小国家,最后是秦王嬴政一统天下,完成了朝代更替,功盖千秋!

拜占庭帝国的统治维持了上千年,直到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两个帝国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应验了一山不容二虎的的谚语,随着战争的持续、僵持,拜占庭帝国的实力逐渐削弱,对诸侯国的控制越来越力不从心,内部离心离德,矛盾浮出水面。

当意大利王国与法兰西帝国宣布,不再以拜占庭帝国马首是瞻的时候,拜占庭帝国君臣还以为是愚人节开的玩笑,戏谑的问了一句:你们是认真的吗?

得到肯定的回答,上上下下开始慌了,这不是要老命嘛,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已经耗费了太多的人力物力,而且看不到有任何胜利的曙光。

背后的这一刀来得飘忽突然,令拜占庭帝国上下措手不及,痛,痛彻心扉,想报复发觉力不从心,那个恨啊,恨入骨髓。

接着英格兰王国,德意志帝国,奥地利帝国等中欧和西欧国家随风而动,全部脱离了拜占庭帝国的控制,只在名义上还保留着最后的一块遮羞布。

到后来,只剩下东欧的保加利亚,波兰等小国弱国还在支持,不得不之下,拜占庭帝国一步一步收缩防线,慢慢只剩下君士但丁堡一个城市在苦苦挣扎,以现在的实力回到欧洲,最好的结果就是寄人篱下。

眼看就要城破人亡,大夏即将坍塌的关键时刻,迎来了明帝国联合远征军,这才给拜占庭帝国续了一口气,躲在城里偷偷的舔布满全身的伤口。

拜占庭帝国君臣在总结过往历史,讨论成败得失的时候,一致认为,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失败,主要原因是欧洲国家的背叛,而欧洲国家背叛的根本原因是教廷凌驾于王权之上,对此,君臣一直耿耿于怀,悔不得当初没有将宗教彻底压在脚下,可惜,世界上没有后悔药。

当欧洲的宗教改革以王权获得控制权告终的时候,拜占庭帝国的上上下下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不己,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机会,是拜占庭帝国再度辉煌的机会,他们认为王权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从此没有了教廷的桎梏,他们可以将欧洲各国重新整合在一起,不要说整个欧洲,只要有一半的国家纳入旗下,其力量足以将奥斯曼帝国按在地上摩擦再摩擦,画面不要太美。

想当然,自以为是,都什么时候了,还在做黄粱美梦,真不知道是不是祖上积德,才让拜占庭帝国活到现在,联合远征军指挥部得到这个情报,除了摇头苦笑,真不知道说他们什么好。

最新小说: 神棍痞妻别想跑 穿书路人甲之在线观战 斗罗:千仞雪觉醒后 布衣缘 重生:嫁给一根竹子 失忆后成为所有人的白月光 小妖怪的求生之道 枫落沁晨之南宫遗梦 捉妖小仵作 社恐在修仙界沉迷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