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的继承人之争虽然争持不下,但参与竞争的各方从未想过使用武力,这是部落的传统,从第一代专制的酋长开始,延续了几百上千年,每当遇到争持不下之时,最后都是大巫师一锤定音,上位者没有设施打击报复,失败者也没有耿耿于怀。
这一次的酋长之争,绝大部分人同样是这样认为的,他们不认为会有另外一种结局,历史轨迹,往往在人们的不经意间,因为一个偶然的突发事件而被打破,强者总是能够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做出顺应历史的选择。
整个部落,部落内的各大小部落,因为人口的不断膨胀,原有的资源开始捉襟见肘,面临向外扩张的十字路口,目前的政体架构满足不了发展的需求,严重制约着部落前进的脚步,很明显,这个时候,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呼之欲出。
向外扩展生存空间,肯定会与其他部落产生激烈的冲突,以前处于守势问题不大,有外敌入侵敲响锣鼓报警,族民拿起身边的武器立即参战,而转变成进攻态势,对资源、人力的统筹调配是一个考验,原来的政体架构严重滞后,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注意到这一点,老九暗中培植的力量差不多就是这些有识之士。
这个时代的部落,每一个都没有常备军,也没有建筑城墙,酋长(盟主)也不过住的地方大一点,院子周围有一道围栏而已,可以说是完全不设防(对部落内部而言),不是说各部落的酋长们不怕死,而是根本没有必要,因为从来没有出现过叛乱以及以下犯上的事件,因此一直延续至今,与当年华夏商朝末年的情景极为相似,只是规模和对后世的影响无法相提并论罢了。
商朝末年,华夏适逢旱灾,各地诸侯无力承担朝廷税赋,纷纷拒绝向商朝缴纳,商纣王无奈之下发兵征讨,这下子捅了马蜂窝,激起了民愤,西岐的武王顺应民心,联合各诸侯国奋起反击。
当时的商纣王,表面实力还处于最强大的地步,只是风雨飘摇中大厦将倾,加上那个时候的商朝没有建筑城墙,给了武王可乘之机,在商朝大军离开朝哥之后,武王率领各路诸侯的联合军队,在朝哥老百姓的配合下,一举摧毁商朝政权,建立了周王朝。
说实在的,商纣王不算是一个荒淫无道的昏君,只不过处于历史的节点,加上胜利者不断的抹黑,以及封神演义小说的渲染,以至于后人普遍认为商纣王荒淫无度,每天过着酒池肉林的奢靡生活。
只要有一点点科学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酒放在池子里,很快就会变成水,肉长期暴露在外面,不说会不会变质,起码没有了新鲜度,这肉还能吃吗?还香吗?
总之,这个教训告诉后人,在冷兵器时代,一个城墙对一个政权的安全是多么的重要,以至于后面的政权不但把皇宫修得如同铁桶,城墙也是一再加高加厚,以期获得更多的安全。
虽然相隔万里,但历史的发展轨迹依然相似,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明天就是大巫师收受神灵旨意的日子,今天的晚上,几个竞争酋长之位的王子,以及其身后的负责人和大巫师,将再一次举行商议,如果能够达成一致意见,那么,明天的祭祀仪式便会变成神的祝福,反正,明天的祭祀仪式风雨不改。
今天的上午,老九召集一群死忠来到河边钓鱼,这里远离部落,不怕隔墙有耳,这么关键的时刻去钓鱼,给人一种颓废的二世祖印象,没有人能够想到他这是暗藏杀机,老九将在这里下最后的决心,为了这一刻,他足足准备了十年。
这群人里的智囊是老九的老师,也是第一个意识到时代应该改变的读书人,还有几个也是读书人,剩下三十多个年轻人,他们与老九一起长大,多多少少读过书,明白一些道理,其中有几个还是老九的奴隶,最关键是老九一直把他们当兄弟看待,比自己的亲兄弟还要亲,每当这些兄弟受到惩罚的时候,都是老九帮他们开脱,久而久之,他们与老九成了生死与共的兄弟。
在一棵老槐树下,首先由老九的老师讲解部落历史,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现在,讲到社会发展的规律,听到众人如痴如醉,恍若仙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