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为啥会和谢三郎有交情?
这要是说起来,话就长了……
先说渊源。
因为一个人,孙逖。
孙逖原来是尚书省吏部司勋员外郎,在开元二十三年之前,也就是谢三郎敲响登闻鼓状告科举主考官之前,人家孙逖这个六品的员外郎,恰好管着科举一事。
开元二十二年,颜真卿进京赴考,被孙逖点中了进士,还要称呼人家孙逖为一声座师。
至于谢三郎,与孙逖之间的关系也不浅。
谢直的蒙师,时任汜水县尉的王昌龄,就是考中了开元二十二年的制科才得以选任汜水县尉的,虽然制科学子与司勋员外郎之间谈不到座师不座师的关系,但是王昌龄对孙逖也很尊重,在开元二十二年年底,谢直进京赶考的时候,还特意给了谢直一封信,让他带到洛阳交给孙逖,也算是他这个蒙师通过自己的人脉帮着谢三郎“行卷”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谢直就和孙逖认识了,而且孙逖对谢三郎的那一手瘦金体极为推崇,如果他继续做司勋员外郎的话,很大可能在科举考试中,直接点中谢直一个进士。
可惜,朝廷人事调整,孙逖被调往吏部,没有继续主持开元二十三年的那一场科举。
即便如此,谢直也一直以长辈视之。
孙逖好酒,也好饮宴,又一次在饮宴之上喝多了,说了句心里话,他说大唐立国百年,书法家辈出,但是纵观这百年书家,唯有颜真卿和谢三郎两人独创的书体可能流芳百世,他孙逖开元二十二年点中了颜真卿的进士,如果能够在开元二十三年再点中了谢三郎的进士,那才叫人生圆满,日后必然是士林之中的一番佳话,可惜了……
也正是因为孙逖把颜真卿和谢三郎的名字连在了一起,才让两人之间产生了某种交集……
可惜,颜真卿开元二十二年得中进士之后,就离开了长安回老家探亲去了,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等他在老家探亲结束之后,也没着急回长安,而是游学去了。
这才是进士及第之后的常态。
按照大唐的规定,考过了科举,还不能马上当官,必须“守选”,进士、明法,守选四年,明经,守选六年,也就是说,你考中了进士,不过是获得了一个当官的资格,朝廷给你安排不安排官职、安排什么样的官职,咱们等你守选结束之后再说……
你着急的当官,好办,去考天子的制科,或者去考吏部的吏部选,无论哪一个,考中了,朝廷直接就给你安排官职。
而事实上,无论是天子制科还是吏部选,那都是相当的难,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够考中的……
所以,通过科举考试的学子,无论是进士还是明经,都不费那个劲儿了……
一般情况下,都回老家了。
可是守选的时间太长了点,好几年呢,就这么在家窝着,也难受啊,怎么办?
游学!
说白了,就是出门旅游,看看大好河山的同时,也会会朋友、搞搞文会之类的,不说能学多少东西吧,起码不必辜负那一段人生的时光……
这种“玩儿”,还有理论支持,儒家圣贤说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总之,颜真卿考中进士之后,回了趟老家,就游学去了……
谢三郎虽然跟人家颜真卿神交已久,却也无缘得见。
后来就是谢三郎的故事了,什么河南县尉任上扫黑除恶、以死开道,什么监察御史任上炮轰金銮殿、追杀安禄山,一顿瞎折腾之后,被踢出了大唐中枢——滚扬州改革盐法去吧!
前面不止一次提过,谢氏哪里那个刚到扬州的时候,局面很是艰难。
这种艰难,是多方面的。
其中,固然有大唐放任盐法百年,在民间早已形成了利益团体,暗中把持着大唐的盐务,现在谢三郎前来改革盐法,这算是动了既得利益集团的蛋糕,自然要应对各种明枪暗箭。
还有一方面,就是没人!
谢三郎初到扬州的时候,手下只有谢家部曲和牛佐牛佑兄弟两人,剩下的人,都有其他的事情要忙,比如杜甫就要和谢正一同坐镇长安,李旭要盯着儒家连锁的发展,田大壮也要在洛阳城盯着大车帮的发展……
这么说吧,小义之所以能够成为淮南谍报司的首领,当然是他的忠心得到了谢直的认可,但是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了谢直身边没有可用之人的尴尬。
谢家部曲一个个的,倒是忠心耿耿,但是他们大多数人都是跟着谢家老爷子上过战场的悍卒,投入盐铁使府的缉私营倒是没有问题,但是让他们干点别的,还真费劲……
最起码,天下盐铁使府的政务一项,谢家部曲都爱莫能助。
这怎么办?
招人!
怎么招?
谢三郎初到扬州,直接向全天下发出公告,招募天下节度使府的属官,从掌书记、推官、巡官……直到最基础的吏员,全员招募!
并且明确表示,使府属官,待遇丰厚,去留随意!谢三郎还承诺,如果在任期间表现好的话,可以向朝廷为之请封,最起码,也会有一封言辞公正的推荐信奉上!
此举一出,天下哗然!
大唐进士需要守选,卸任官吏,尤其是那种低品级的官吏,也是要守选的!
大唐立国百年,官职运行,自有章法。
简单说,一句话,享受待遇是终身制,当官不是终身制。
具体表现,两个字概括,守选。
尤其是中低级官员来说,守选这两个字,简直是要了亲命了。
当官,四年一任,到日子,卸任,交接,接受上级官吏考核,然后……想调任、升任?想啥美事儿呢!回家待着去吧……
根据你的出身,进士四年,明经六年,其他各种出身,守选时间不等……
到了日子,再去长安吏部选官。
运气好,选上一个不错的官职,高高兴兴上任去。
运气不好,三注三唱还没有选到合适的官职,等着,明年再来……
说白了,对于中低级官员来说,因为守选的存在,让仕途变得断断续续的,根本不连贯……
实际上,在大唐,有的是中低级的官员,从入仕那天开始算,一直到致仕,前前后后二三十年的时间里,干过两任三任低等官职的人,大有人在!
这多闹心!
为啥“八骏”在大唐官场之中那么受人追捧?
就是因为“八骏”之中的大部分官职,比如监察御史,比如中书舍人,比如六部员外郎,那都是天子制授的官职,等于直接进入了天子的视线,如果干得好,行嘞,这一任四年还没到时间呢,新的任命就到了,高高兴兴调任走人,根本不用去经历“守选”的痛苦……
八骏是行了,一路官路亨通,可那些需要守选的人,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