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地时用药液改变土质只是第一步。
跟在实验室里只用一花盆的荒漠土作试验不一样,在进行大规模的荒漠地土壤改造的时候,凌蓁把工程量以及成本的问题也考虑在内了,所以眼下这一亩地即将迎来的改造跟在实验室里的操作流程相比是作了些调整的。
实验室的流程是这样的:
先用药液彻底改造土质,使植物可以在其间存活。
其后加入能让土壤充满了能促进植物健壮生长的俗称“肥力”的物质,这样就能让这些土壤变得跟一般的种植地差不多甚至优于种植着金橙果林的那些土地。
最后播种,植物如常生长。
因为时间与物料的关系,凌蓁在实验中所用的“肥力素”是她自己合成的。如果在实际的土质改造中也使用同一样东西,一来这玩意的成本不低,二来,能制造出整个荒漠土都需要用到的数量,光是时间上的成本也不低。
比用“肥力素”成本低一些的方案也不是没有,譬如像绿洲里平整土地种下植物之前,都会在翻地时加入一些用各种腐化植物之类配制出来的自制“农家肥”,用这个其实也行,就是改善的速度会慢上一些。
而且这么大面积所需要的量也是巨大的,本星上根本就找不出来这么多的原材料,要是还需要从外星进口,这些额外的费用加起来,那成本比起合成“肥力素”也低不了多少了。
所以凌蓁调整了一下改造方案,把使用“肥力素”这一个环节改成了在第一步使用药液过后,就先种上一批生命力顽强、不需要太大肥力也能快速生长的植物。
之后在这些植物长势到最茂盛时用耕地机再翻一次地,把植物给粉碎后埋进一定深度的土壤里,再加入一定的水分,植物碎末与改造后的土壤相互发生作用,经过短时间的发酵后就能成为肥力,这比传统“农家肥”肥地的效果更好。
凌蓁切换成官方的思路,觉得到达这种程度,这地的价格已经可以飚上来了,之后要是哪个买家因为种植的需求想让地再肥点,那就自己将种草、翻地、发酵的流程再来一遍嘛。
只是一亩地而已,多功能耕地机很快就已经完成了流程的第一步。
在播下植物种子之前,要先给干燥的土壤灌溉,使其保持一定程度的湿度。
这也是凌蓁先试种一亩地的原因,因为灌溉工程还没开始,用水是个问题。
当然,如果跟官方那边没有达成协议,她也可以自己去做一个小型的地下水牵引工程,把水给引上来。
本来她挑选地块时就刻意挑了离地下水距离最近的这一块的。
但是眼下跟官方达成了协议,那自然是能蹭便宜就蹭便宜了,毕竟引水工程就算小,那要投入的成本对于他们这种个体来说也不小了。
姜家不是有家训吗?能精打细算就精打细算。
也是因为距离地下水比较近,所以往地里灌溉时虽然在一开始那水也在持续地往下渗,但是到了一定的深度之后就跟地下水上浸的湿壤连接上了,之后再输送进地里的水分就能够停留在地表层。
否则要是像其他离地下水比较远的地块,那地简直就会跟筛子一样,灌多少水都不够往地下渗透的。
就这样,凌蓁他们三个用储物空间运水,也跑了两回。
之后就是播种,等种子发芽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