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八章(1 / 2)

康熙沉默片刻, 淡淡道:“此事待政务处理完,朕再与保成细说。”

胤礽一头雾水,在他看来很容易就能说服汗阿玛的小事, 为何汗阿玛反而有点逃避心理呢?

抱着这样的疑问, 他跟着康熙批阅起了今日份的奏折。

“汗阿玛, 两江总督于成龙请求辞官告老。”

康熙想都不想答道:“驳回,他还年轻着,之前还与朕说自己的志向抱负, 现在都没做成,告老什么呢!朕还等着他治理好两江,留任。”

胤礽刷刷刷地将康熙的原话写在上面。

【江南是个富饶的好地方, 于成龙去江南,本该日子过得滋润,好端端地要请辞不干, 实在蹊跷。】

待处理完了奏折,又到了父子教学的好时候。

胤礽无疑是个胆大又好学的学生,他喜欢提问, 喜欢思考, 也喜欢与人讲道理。

康熙最喜爱他对于学习的态度, 每当父子之间互动的时候,好学的学生最能让充当教育者的康熙有成就感了。

帝王做出想要详谈的模样, 胤礽也来了精神, 他也不问, 就巴巴看着康熙, 期待他能说出缘由。

“你可听说过《明史》案?”

未等胤礽回答, 康熙便道:“有一名为庄廷龙之人, 私修《明史》, 刊书《明史辑略》,书中有反我朝之意,直呼先祖其名,逆言甚多。”

帝王说话语气平淡,只陈述事实:“此事发生于朕继位前一年,朕至今还记得当时在京城引起的轩然大波。”

“后来呢?”胤礽道:“民间私修书籍之人并不在少数,现在外面就流通了许多文人们私修的方志与考古书籍。皇玛法并未对民间下令不得私修书籍,是因为设立了监管?”

“文人亦畏惧生死,此前国内乱局,天下文人著作多为救世致用,而后因为《明史》案影响,改兴小学、兴古学。”

胤礽露出了匪夷所思的神色:“他们知道现在执掌朝政的是谁,难道就不避讳一些?”

“是啊,他们为何不避讳一些呢,皇考亦如此想,既然其有反心,不如诛杀有反心之人,那么生下的人才会因这杀鸡儆猴而安分。”

康熙揉揉胤礽,温声道:“《明史》一案,受牵连之人上千,七十余人判为死罪,家族连诛,主谋则凌迟处死。”

胤礽打了个激灵,咋舌:“还有凌迟这个刑罚,折磨人啊!”

“是啊,还有折磨人的刑罚,”康熙点点头,问他:“对此,保成可有什么想说的?”

在康熙看来,胤礽从小就被保护的太好了,他固然聪明,也懂得许多“先进”知识,正如他此前在日记本上对自己的称呼“温室里长大的花骨朵”。

当时看到这一句“自嘲”,康熙还会心一笑,说上一句“他倒还有自知之明”。

而现在,两眼不染尘埃的储君,可不是康熙希望看到的,他希望胤礽能够心智更加成熟一些,去接触、懂得那些阴影下的东西。

年轻时不好好教他,等他真正长大到风光霁月,心灵高洁的时候,恐怕就很难再掰回来性子了。

天真无邪是孩子才有的,可是孩子总要成长,成长了才能经历得住风雨,心智才能坚定。

而康熙,他亲自培养继承人,想要培养的是能够理解自己,懂得为他分忧的“同道之人”。

瞧瞧那完成了统一七国霸业的秦皇,培养出一个“仁厚”的继承人扶苏,晚年时父子二人关系不睦,政见多有不合。

康熙想要培养的,是能够与他“政见相合”的继承人,包括那只小仙兽,他也想要一起影响了。

胤礽想了想,思索道:“儿臣是大清的储君,所站的立场当然是大清的立场了。况且文字之事,自古以来就有,古时候齐国崔杼弑君篡位,史官如实记下,当即身首异处。秦始皇还焚书坑儒呢!西汉时杨恽腰斩,宋朝苏轼的乌台诗案。”

学史越久,对于史书上的寥寥数笔更加清晰明了,所学知识越多,感悟更为深刻。

“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时候,因为他对个别字忌讳,人徐一夔给他写贺表没注意,就加了个‘光’字,一个‘则’字,他就把人给杀了。”

“想在想来,似乎对文字的控制,元朝才是最宽容的,他们一点不忌讳人们称呼他们为‘蛮夷’之类的字眼,也没因此而杀人,忽必烈还送宋恭帝钱送他去出家,虽然那也是为了维护他的统治了。后来因言之事杀死宋恭帝,也只是杀其一人,没有连累其他。”

当然,这也和元朝时的蒙古人不肯学习汉学,对汉学不理解有关,他们理解不了汉学中‘蛮’与‘夷’所代表的贬低含义。

胤礽总结一下:“从古至今就有文字言论的控制,这是朝廷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皇玛法的时候大清还没有在汗阿玛的手中稳定下来,前朝遗患众多。那时候出现一部《明史》,还记了这种敏感的内容,他们还将□□给刊印多份卖出去,皇玛法肯定会震怒。但是像朱元璋那样,因为一个‘光’字,一个‘则’字杀人,就有点骇人听闻了。”

“你觉得皇考做的对?”康熙意外道:“朕当你会受仙兽影响,说出一些带‘仙气’的话来。”

仙气?

胤礽低头看看自己:“儿臣哪来的仙气,儿臣浑身都接地气的很,汗阿玛可别嘲笑儿臣了。”

“不过,汗阿玛与儿臣提起《明史》案,是因为儿臣所提出杂志之事会有潜在威胁,让人传播一些‘敏感’的内容吗?”

胤礽奇怪道:“本来就是朝廷办的杂志,完善审查机制就行了。不该写的,不允许刊登就不会造成影响了。”

“之前儿臣在参政时就知道大清有将书籍刊印监管起来的部门,根据出版刊印书籍,编辑书号登记在册,这些都已经有了基础,汗阿玛应该不会担心会有人借杂志而发表不好的言论才是。”

胤礽苦思冥想:“所以汗阿玛与儿臣说这些,是为了询问儿臣对待文字控制之事的看法吗?”

康熙淡淡地“嗯”了一声,不说是,也不说不是,他想要听听保成的想法,去听一听,接受过仙兽教导的未来“圣人之君”,心中对于此事的看法又会有何不同。

胤礽正了神色,刚要开头,正巧瞥见拿着金拂尘,假装自己是柱子的梁九功。

“儿臣饿了,想吃一些桂花糕,汗阿玛不如让梁公公为儿臣去御膳房通报一声?”

胤礽笑了起来,冲梁九功眨眨眼。

康熙轻哼一声,终是答应支开梁九功:“去吧!”

梁九功笑着应下,忙退了出去,只留下他们父子二人,关起门来说那些在常人听来会杀头的敏感话题。

胤礽放轻了声音,小声道:“汗阿玛不觉得,如今文人们对于经世致用的书籍、文章,所写过少了吗?反而流行花团锦簇的诗文,方志,还一个个都去考据古典书籍。虽然这对于解读古代学问有好的效果,世人却都往后看,没人敢往前看了。”

康熙拧眉:“你觉得皇考做的不好?”

“皇玛法做的好,那是从他当时的处境来看的,但是汗阿玛您现在的处境与皇阿玛的却不同,”胤礽道:“您开设了南书房,提拔了内阁大臣,现在再也不是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控制朝政的时候了。您还平了三藩,也许到明年台湾也将彻底收回到大清的国土。”

“您与皇玛法是不同的。”

胤礽的话,让康熙深思了起来。

康熙突然问道:“仙兽可有对此说些什么?”

胤礽扭头,去瞧打盹的小美。

被康熙点名的小美打了个激灵,忙睁开了炯炯有神的虎目。

胤礽于是就将康熙的话又在心里转述了一遍。

胤礽:最近小美总是嗜睡。

【因为接受了太多信息不好消化,小美的AI系统会随着接受的时代信息量而自动升级,等升级以后不仅可以知道大清的事,还能知道世界的事。】

【世界已经进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了,大朋友也要加油,小美要帮您走上人生巅峰!下一个动画片看《海贼王》怎么样?】

小美来了精神,摇晃着尾巴就对胤礽说起了系统的分析。

【大清的文字控制对比前面的好几个朝代,是最为严厉的,这其中在于统治者的底气不足,还有就是对于汉族文人的“防备之心”。这种防备之心,反而会促使矛盾加深。统一思想可以维护手中的权力,严厉控制可以促使社会安定,而严厉控制与杀戮,是最简单粗暴,又回报多的方法了。至于引导舆论,做宣传营销,需要长期潜移默化,大清前几代皇帝懒,他们没这个耐心去做,也腾不出手去做。然后等思想进一步压迫,不是思想彻底凝固,国家发展倒退,就是在压迫中矛盾激烈到彻底爆发。】

小美的系统里有对于未来的演算,任何事物发展到了极致,它所推论出来的可能性其中必有一个会成为现实。

【要说思想开放,小美搜集来的信息中显示,大唐才是思想最为开放,有大气大国风范的朝代了。不过大清比前几个朝代做的最好的就是没有“宦官乱政”。您想想史书上的宦官乱政,多少朝代受其影响。大朋友的爸爸,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候,他的任何决定,都会影响大清未来的国运。】

不过未来大清会如何,与小美无关就是了,它只负责大朋友这一世,至于子孙后代会如何,不在小美的主线任务里。

胤礽一脸唏嘘,有些心虚地看看康熙。

帝王虎着脸道:“做什么,仙兽说什么了?”

“汗阿玛,小美说您的决定会影响大清未来的国运。”

“汗阿玛想要士人顺从,用的是拉拢与恩惠,皇玛法那时候虽然拉拢,但更多的则采取镇压,那是因为当时的国内矛盾激烈所致,儿臣想,《明史案》若是发生在现在这时候,汗阿玛或许会采用不同于皇玛法的处理方式。”

康熙神色难辨:“哦?你觉得朕会比皇考更宽容一些?朕对有谋逆之心的人可从来都不宽容。”

“对有逆心之人当然不能宽容,但若是挑文章之中的字眼,如朱元璋那般因为一个字就杀人,那就太可怕了。皇玛法严惩的后果就是,有才之士不敢用才……”

“你倒还真敢说,”康熙并没有生气,反而揉了揉胤礽脑袋,透过他,看向他身边空无一人的地方,那是仙兽所在之地。

白泽是公正的,在它的眼中,没有满人、没有汉人、没有贵族、没有贫民,它所看到的世界与世俗之人全然不同,也正是如此,康熙尤其想要与这代表着祥瑞的仙兽多多交谈。

【这要看大朋友的爸爸想要的是什么了,是想要在父辈、祖辈留下的基业中安逸,还是开拓进取。】

胤礽歪头,将小美的话原封不动拿来询问康熙。

帝王神色模辩,半开起了玩笑:“开拓进取怕是不够,朕还想要超越那超越秦皇汉武呢!以仙兽之见,朕可有这样的实力?”

这是胤礽第一次从康熙的言语中感受到他的志向,当手中权柄在握,彻底掌控整个天下以后,促使他勤恳治理江山的不仅是年少时印刻在心间的宏图大志,还有那想要青史留名,做千古一帝的追求。

自古以来皇帝那么多,为后人赞颂的又有几人?而他想要胜过前人,影响后人,这就是即将三十岁的康熙,心里那生机勃勃的野心。

【秦皇汉武啊,那都是促进了社会发展的大功绩。大朋友想一想秦皇干了多少前无古人的伟大事。统一度量衡,修路,改分封为郡县,确立帝王之制。而汉武,独尊儒术,兴办太学……想要超越秦皇汉武?那得做促进社会发展的大事!压抑则发展凝固,开放则统治不稳。】

胤礽恍然大悟:“若要中和,需要花心思去引导,怪不得道德经说‘治国如烹小鲜’。”

听了胤礽的转述,康熙轻叹一声,终止了今日所谈的话题。

他在动摇,也在为做出决定而犹豫。

最新小说: 反派病娇有点乖 羁魄 权臣世家 月老是个冰疙瘩:红线最宜牵相思 天女阿蛮 月下梧凰 星球游览日记 月宁修仙录 神棍痞妻别想跑 穿书路人甲之在线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