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二章(1 / 2)

朱之弼告诉康熙:“这四本书包含了数术之精髓, ‘小学’二字,意为最为浅显的学问,与自古以来对‘小学’的释意不同。而‘初中’则代表着‘初次中举’的实力, 至于‘高中’, 若是能够将那本名为‘高中’的书读完读透彻, 那定是状元郎一般的才华无遗了!”

朱之弼又道:“还有那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虽不知为何是五年,许是天上的仙人每五年考一回?这本书是最厚的, 比微臣床上的枕头还要厚实,其中留有大片空白余地,目的是为了让人答卷所用。”

康熙:“答卷所用?”

“没错, 此书包含了所有能够想象的到的数术题,将前三本的各项内容进行出题考核,并且附有答案。”

朱之弼赞扬胤礽:“要抄录这四本书可要花不少时间, 太子殿下一片心意,臣深受感触,此赠书一事, 微臣想来, 也是殿下听说皇上今年要开新科招揽善于数术之人, 想要为皇上分忧,这才令微臣有幸看到仙人传授之书。”

“微臣是此次会试的主考官, 却并非是出卷之人, 今日既然皇上召见微臣, 微臣恳请皇上, 准许此次会试新科才有一两题《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中的简单数术学问来考核一番考生。”

朱之弼还道:“大清有此四本书, 于数术一道将有莫大进展, 如此一来, 许多农桑、水利之上的计算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与胤礽设想之中的不同,大清的一切物力、化学、数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建设国家,人们研究数学是为了促进农业,为了土地,而不是为了数学本身。

也因此,朱之弼也不似胤礽想象中的模样,他固然对数术痴迷,却更加懂得庶务,比起钻研数学本身,他所看到的则是数学背后带来的影响与便利。

归根结底,朱之弼到底还是工部尚书,是个当官的。

是当官的,就做不到像纯粹的研究者那样,也正是因为朱之弼的这一特点,竟可以说服康熙,让他考虑考虑派人将胤礽送来的四本书研究透彻,并且抄录下来,列为与《九章算术》一样地位的数术类书籍。

朱之弼还道,若皇上准许,他愿意花心思去钻研太子殿下送给他的四本书。

胤礽知道,数学想要发展,除去有书籍、有现成的知识,还需要有人愿意去钻研,这一切都要依托于朝廷的重视,也唯有朝廷重视了,数学才会走入读书人的视线。

只要今年的科举新科考了,并在以后的考试中保留要考数学,让它成为一种传统,国子监中率先就会教育起在学的监生们,而上行下效,冲着中举而来的民间学子所在的学堂,也将为了“应试”而更加重视起“数术”来。

在大清,士人们所学习的数术书籍目录在于《算经十书》如汉朝时候的《九章算术》与祖冲之所写的《缀术》。

另有《宋元算书》八本,士人们学它们,学个大概,除去要做账房先生,或是在做官以后做算账类的官职,大部分人都不求甚解,根源在于科举考试不考这些。

胤礽在将辛辛苦苦捣鼓出来的四本书送给了朱之弼以后,就接着去沙大人的手中接活儿干。

这一回,他需要与王士禛联系一下,对国子监的春日祭祀进行规划与排练。

这事儿当然不会去影响到学子们,祭祀礼仪最需要排练的除去礼官们以外,还有奏乐的乐师们。

负责祭祀礼仪的乐师队伍养于宫廷,算是皇宫中专供的乐师,敲锣打鼓,吹笛子弹琴弹琵琶敲钟等应有尽有。

在仪制清吏司负责与宫廷联络的是左侍郎吴努春,胤礽找到了吴努春,问他要乐师名单。

吴努春支支吾吾半天,一问三不知,待胤礽一再追问,他又叫来了顾八代,由顾八代来向胤礽禀告。

胤礽感觉吴努春此人不太对劲,本该是他负责的模块,他却一知半解?

他仔细观察起了吴努春,并时常就公务之上的事儿召吴努春前来询问。

吴努春每一次办公时,身边都带了至少两位助手,分别由助手们接下他指派下去的活儿,而他自己整日里不知道在做一些什么,完全像是在这个职缺上混日子的。

曹珍悄悄告诉胤礽:“沙大人不止一次因为吴努春的办事能力不佳而发怒。”

胤礽奇怪极了:“科举招揽来的人才,也会有这样没有才华的混混吗?”

说混混已经算是好听的了,更难听的则是“酒囊饭袋”。

曹珍小声道:“吴大人的八股文写的很好,当初科举的时候,名次也是位于二甲前列的。”

【八股取士的优点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而越来越多的弊端则体现了出来。

所选拔/出来的中举之士,皆是做八股文的好手,善于“应试”,懂得圣人之言,文章写得也不错,唯独缺少的就是求实务真,更不会经世致用。】

【大部分从应试之中脱颖而出的人,获得了官职以后,真正需要做一些庶务的时候,则会将需要做的事分给会做这些的下层官吏去做,这也造成了上层官员任人唯亲、唯利、唯圈,形成党羽、帮派,成了酝酿出腐败吏治的摇篮。】

小美为胤礽解答的时候,还不忘像胤礽推荐新的考试办法。

【其实后世的公务员考试就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个问题啦!小美推荐大朋友了解一下申论与行测。所谓申论,相当于模拟官员在工作时候会遇上实际难题,让他们去回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最符合实际致用的原则,考验人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

、处理事务能力也考验写文章的能力呢!至于行测,则更是考验职务相关内容了,适合分科考试。】

小美所呈现出来的考试方式,新颖且先进,胤礽看了就觉得这办法哪儿都好,唯独不符合大清如今的国情。

他虚抚一下小美的虎脑袋:小美乖,孤知道你说的是对的,一边儿玩去吧!

【???】

胤礽语重心长解释:汗阿玛复推八股取士,增开博鸿儒科,为的是拉拢汉臣,现在全天下那么多学了八股文的学子在等待着考试,过那虽然,可一旦成功就是一步登天的独木桥,这一批人,至少在现在,是不可以去推行申论考试的。

最新小说: 反派病娇有点乖 羁魄 权臣世家 月老是个冰疙瘩:红线最宜牵相思 天女阿蛮 月下梧凰 星球游览日记 月宁修仙录 神棍痞妻别想跑 穿书路人甲之在线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