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现代言情 > 情与缘 > 天灾人祸

天灾人祸(1 / 2)

随着人民公社的成立和新政策的推动,农村大炼钢铁运动也很快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当然,刘庄也不例外,他们抽出大部分的劳力来投入到这项运动中。

王五妮和刘杏花经常跟着王大妮去工地上看他们“炼铁”。

王大妮他们把一些红褐色的石头敲碎,装在一些70多厘米高,20多厘米粗的矸石罐里,然后把这些罐码放在一个砖砌的大坑里,在大坑底下的灶里点燃柴禾来烧,烧到一定的时候时就熄火,待冷却后取出炼好的“铁锭”。

炼好的“铁锭”灰乎乎的,周身都是马蜂窝状,就像灰色浮石。他俩经常每人各抱起一个来玩,可见这“铁锭”的重量。

由于靠柴禾燃烧的温度炼就的“铁”根本就不是铁。所以为了完成炼铁指标,村干部们就派人到各家各户收罗旧铜废铁。但这样还是凑不够指标数,村干部们就又想出了“妙招”,把各家各种装饰和用品上带铁、带铜的东西能撬的都撬下来砸碎了,以充废金属。王五妮家就有一口稍旧的,但还能用的铁锅就给砸了,柜子上的铜合叶也给撬走了。

由于大部分的劳力都去“炼铁”了,收割庄稼的人手自然就少了。好多粮食还来不及收割,就被早来的冬雪埋、冻,烂在地里。

在大炼钢铁的同时,农业社又实行了吃大锅饭。让每家每户都把家里的粮食全部交到农业社里,然后都到集体食堂去吃饭。

为了能把粮食都收上来,村里专门组织了收粮队。

收粮队每到一户家里,都恨不得掘地三尺,以不让留下任何一粒粮食。如果谁家敢私藏粮食,轻则批评,重则开会批判。

因为这年粮食没有怎么往回收,再加上村干部和一些能摸得着粮食的管事人员都明拿暗偷,留在食堂的粮食非常之少,很快食堂里每天能提供给大家的就只有盛在碗里透亮的能当镜子使的清汤糊糊了。

人们实在饿的不行,就到山里剥树皮和挖草根。还把玉米芯捣碎,磨成面,蒸窝头吃。

一次,王五妮因为玉米芯窝头吃多了,使得大便怎么也排不出来,憋得“嗷嗷”直叫。王母用一个小勺给掏了半天。

饥饿的人们想到有不少粮食冻在地里,就大着胆子拔开厚厚的积雪到地里去捡。

开始王大妮不敢去,后来一看大家都去捡也没有人管,就忍不住带着王五妮和刘杏花也参加了这项活动。

王五妮看到有人从地里捡起粮食来,搓一搓就往嘴里塞,也照着吃了起来。

“那是生的!能吃嘛!”刘杏花皱着眉头警告说。

王五妮认真地嚼了嚼,说:“嗯!能吃!很好吃呢!”

刘杏花听了,也将信将疑地把一粒黄豆擦“干净”后,小心翼翼地放在嘴里嚼了起来。

“呸呸!骗人!”生豆味让她难以接受,赶紧吐了出来。

“吃习惯了就行了!”王大妮说着,也吃起地里的生粮食来。

对于饥饿的人来说,吃生粮食总比吃树皮、草根、玉米芯和观音土好多了。

那天吃饭时,王母看着面黄肌瘦的儿子,一边往碗里盛着从食堂打回来的清汤糊糊,一边自言自语地说着气话:“唉!这个月人家还每人每顿给两小碗呢!下个月人家就(可能)只给一小碗了!”

说话的无意,听话的有心,王五妮记住了母亲这句话,到了下一月,他每顿就只喝一小碗,多给盛了死活不要。

“宝贝!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呀!”王母着急地问。

王五妮只摇头,不回答。

王母以为他和四妮子一样,不知道得了什么病,就赶紧去找有福奶奶请教。

“婶子!最近五妮不知道怎么了!不怎么吃饭,是不是得了什么病呀!”

“那是怎么回事呢!他在我这里吃东西时吃的挺好的呀!”有福奶奶听了王母的叙述,奇怪地说。

“噢,我清楚了!可能是我说的那句话惹的祸。”听了有福奶奶这般说,王母顿时感悟道。

“哪句话呢?”老人赶紧问。

王母把自己上个月盛饭时说的那句气话给老人说了一遍。

“知道了!你不是说‘这月每人每顿就一小碗’嘛!他是怕自己再吃的话,把别人的那碗给吃了!”有福奶奶说。

“是的呀!你说这傻孩子!”王母心疼地说:“唉!都怪我说话不注意。”

“这不能怪你!只能说咱的孩子懂事,心里能想着别人。”老人说完后,又感慨地说:“真是个好孩子呀!”说完后,又眯起眼睛,心里想到了一个主意。

从此,有福奶奶就经常有意无意地多做点饭,以剩下给王五妮吃。

因为刘杏花是城市户口,她不用加入农业社的集体食堂,而且每月可以用粮票到镇粮食局领到成品粮,所以她家比王五妮家好一些。

年根到了,村里决定从集体食堂里拿出点粮食来分给各家各户,让他们在家里过年。当王大妮去领时,保管只发给了她自己的那一份,而不给母亲、弟弟和妹妹的。问为什么,人家说是干部们的决定。

王大妮找了一圈村干部,也没有再要出一丁点来。无奈,就把自己的那份留给家里后,到省城找在塑料厂当临时工的丈夫刘春耕过年去了。

王母捎话给在镇上赶着做铁道枕木而过年回不了家的王老四,说家里快揭不开锅了,能不能想办法买点过年吃的东西。可是那年头,就是有钱也没有地方去买呀!所以王老四没有能够完成妻子的愿望,只是送回几个自己平时省下来的窝窝头就匆匆返回赶工期了。

看到别人家红红火火地准备过年,看着面黄肌瘦的儿子和躺在炕上骨瘦如柴的四女儿,想到过年食堂就要停火,而王大妮留下的那一点粮食又不够过年吃,王母心急如焚。就带着儿子到村支书刘三两家里求情去了。

一进刘家,看到人家又是洗菜,又是切肉,又是点豆腐,又是做年糕,到处堆着了过年的吃的、用的。一派过年的景象。

相比之下王母禁不住一阵心酸,未及开口就先伤心地掉下眼泪,想说的话半天哽咽着说不出来了。

一看母亲哭了,王五妮也害怕地跟着哭了起来。

“早不来,晚不来,你娘俩偏偏今天来我家哭!你们安的什么心呀?”刘三两一看他们母子来哭,大怒道。

刘三两的盛怒,顿时吓得王五妮停住哭声。

王母听刘三两这么一说,才想到今天是年三十,大过年的到人家家里来哭是最大的忌讳。她赶紧止住眼泪说:“他叔,我错了,我今天不该来你家哭。但我家这个年确实是过不去了,我着急呀!来求您给批一点过年的粮食吧!”

最新小说: 谁在爱里不疯魔 娃综爆红,恶毒亲妈在线带娃 快穿:绿茶女配靠作死攻略主神! 悸动时差 隐婚后,傅医生每天撩她失控 穿越后我靠豪门八卦走上人生巅峰 司爷无限宠心尖独女的马甲又掉了 木叶秋声 路过风错过你 莫斯科的浪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