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现代言情 > 情与缘 > 王新全家来到北京

王新全家来到北京(1 / 2)

1984年底,由于全面改革的深化,工程院再次实行改制,研究所从工程院分离出来,与在北京一个研究院的RJ动力研究所合并成立了RJ工程研究所,定驻于北京。

原工程院的欧阳凯、童稚等一批相关专家和科研骨干及其家属都随迁来到北京。

王新作为科研骨干也带着任莹莹和两个女儿一起来到RJ工程研究所。

欧阳凯担任研究院副院长兼RJ工程研究所名誉所长,童稚担任所长。

王新被分配在第一研究室。

任莹莹被安排在所图书馆。

来到北京后,童稚和任华民住进一套两居的小旧楼房里。

王新全家住进作为职工宿舍的一间旧平房。

王新因为还没有毕业,所以还一如既往地边工作,边学习,边做着论文。

1985年,王新的毕业论文不但顺利地通过答辩,还获得当年度研究所优秀硕士论文奖。当年秋,他还带着这篇论文,参加了在峨眉山举办的学会学术年会。在会上,他的论文又被评选为当年度学会优秀论文。其后,发表在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上。

1986年,王新被国家基金委资助选送到欧阳凯博士毕业的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进修一年。

巧合的是,同时被选送的还有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的讲师杨晚生。

“他乡遇故知”本来就已经是幸事了,而他们又曾经是交情很深的好同学。所以,他俩自然租住在一套公寓里。

当王新问起杨母的身体时,杨晚生说:“老人家身体一直很好。”

“看来找胶片对治疗的延误,没有影响到老人的健康!”王新高兴地说。

“你说,当初看个病怎么就那么难呀!那么大的医院,提供个胶片都那么困难。”杨晚生感慨地说。

“是呀!这就是当时的国情。”王新说:“当时虽然已经改革开放了,但毕竟还是在初期阶段,国家的经济结构还没有调整过来,还处于不注重市场的计划经济之中。再加上人的思维、服务理念还没有跟着转变过来,所以就产生了那种不合理现象。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滑稽可笑。”

“是呀!首都都这样,何况别的地方呢!”

“所以改革开放势在必行!不改革开放就是在‘等死’!”

在进修的日子里,他俩就像亲兄弟一样,不分彼此,在一起生活得格外融洽。尤其是杨晚生,为了报答王新当年对他的帮助,总是想着为这个“家”多付出一些,包括生活费的开支和家务劳动等。

因为合租了房子,所以他俩就把节省下来的钱全部买了国内难以买到的书,分别捐献给各自的图书馆。

从美国回来后,王新担任了一个课题小组的组长。

杨晚生回校后很快就晋升为副教授,并担任了系教研组副组长。

早在回北京前就退休的任华民,回京后,就加入了老年书画协会,经常游山玩水、写生作画。后来成立老年大学后,她被聘为书法绘画班的指导老师。在家里,她仍然继续不断地教着任齐媛书画。小姑娘也很喜欢,所以进步很快,在一些少儿书画比赛中经常拿到好的名次。

等王亦奇长大点后,老人也想教她书画,无奈她对书画不感兴趣,倒偏偏喜欢上唱歌,只要电视里有音乐节目,就不让换台,还咿咿呀呀地跟着人家唱。只要家里有客人来,总要一厢情愿地给人家蹦蹦跳跳地唱上一段,唱完后,还要求人家必须给她鼓掌。

1987年为了改善职工的居住环境,研究所拆掉王新他们居住的那一片平房区,要为职工盖两座住宅楼房。两年后,新宿舍楼竣工,童稚说自己的房子够住了,执意不愿意搬进研究所为他调整的更大面积的三居室新楼房里。

王新全家作为回迁,搬进一套两居室的新楼房,比童稚住得都好了。

最新小说: 谁在爱里不疯魔 娃综爆红,恶毒亲妈在线带娃 快穿:绿茶女配靠作死攻略主神! 悸动时差 隐婚后,傅医生每天撩她失控 穿越后我靠豪门八卦走上人生巅峰 司爷无限宠心尖独女的马甲又掉了 木叶秋声 路过风错过你 莫斯科的浪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