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朱标和李善长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而朱标自然是想将这件事做得尽善尽美。
朱标摸着下巴,他想起了两个人,施耐庵和罗贯中。
一个写的《水浒传》,一个写的《三国演义》,这对师徒所写的两本小说直接占了中国四大名著的一半。
要说写的真,那是肯定的。
《三国演义》里面最重要的一场赤壁之战,是有原型的,就是老朱和陈友谅的赤壁之战,这有原型的,再加上罗贯中本就是谋士出身,这写的自然是栩栩如生,就好似这历史真的这般发生过一般。
而施耐庵同样如此,他曾经在张士诚账下做过谋士,也出过不少主意,可是张士诚耽于享乐,压根就不听。
最后施耐庵觉得张士诚不堪造就,负气离开。
也正是因为如此,施耐庵才开始全心全意写《水浒传》。
这书中对于现实的描绘,一部分是由于宋代距离还不是很远,要考证起来还算是容易,而另外一方面,这其中的官场江湖,在张士诚那边,可都有写照的。
他这写的是《水浒传》,不妨说,更多的是他人生的一种经历,和对所看到的现实的一种描绘。
朱标之所以想起这两个人,就觉得这两人是不是可以弄过来帮帮他?
大明有这么多厉害的文臣武将,不论是徐达,还是常遇春,或是李善长,这人生经历都太惊险丰富了,每个人单独拎出来写出一部脍炙人口的小说,那绝对是绰绰有余的。
这么多厉害的人物,让施耐庵和罗贯中依据他们的人生经历进行改编,那写出的书一定是一级棒。
为功臣建庙,固然是一种表彰方式,但是令他们本身的丰功伟绩,更为人熟知,未尝来说不是一种表彰方式。
唯一让朱标担心的就是这施耐庵和罗贯中肯不肯出仕。
之前朱标就看过一些地方名士的征辟名单,施耐庵也在其中,老朱派人去征辟,希望他能出山辅佐,为新朝出力,结果老朱被拒绝了。
这施耐庵和一般的那些被拒绝的名士不同,人家是真的打心眼里不愿意出来,就想在家里安安静静的写书。
而罗贯中见老师不愿意出仕,他自然也就跟着施耐庵后面,一起归隐,专心致志写作。
这倒是个难题。
按照道理来说,找两个代笔的改编一下这些功臣的事迹不算是什么难事,可当一想到施耐庵和罗贯中还活着,就觉得不满。
这明明有更好的人选摆在那儿,自己凭什么要退而求其次?
我是皇太子耶!
这两人凭啥不给我面子?
想到这里,朱标觉得自己还得先礼后兵,先让人携带自己的礼物和亲笔信去看看再说。
要实在请不来,绑也得给他绑来。
都他娘的惯得,真给你脸是不?
反正朱标觉得,这大明的文宣部长,非这两人莫属,其他的人,朱标瞧不上。
朱标觉得,这要是能把施耐庵和罗贯中弄来,这两人肯定是闲不下来的。
大明还得开疆拓土呢!
这征战一日不停,就一直会有杰出的武将诞生,这样的杰出的武将不得多宣传宣传?
由此来激发整个华夏的尚武氛围。
打仗,也不一定是坏事,具体得看这仗为什么打,打了又有什么好处。
喜欢史上最稳太子爷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史上最稳太子爷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