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
萨哈廉的尸身运回辽东,皇太极悲痛万分,下令厚葬,一连辍朝三日,大病了一场。调养好后,皇太极又开始勤奋的处理朝政,一连发出数道御旨,根据内院各汉官的建议,皇上钦定了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各级官员们的官服服饰颜色、图案、仪仗、门前拴马桩的数量。明确上朝用语:凡向皇上奏事,称为具奏;向亲王贝勒和贝子们奏事叫启奏;下级官员送达上级官员的公文叫呈送、呈报;皇上所言,不论是书面还是口头,一律称之为上谕。
盛京文庙建于天聪三年,皇太极接受范文程的建议以孔孟之道教化万民,文庙建有圣殿三楹、戟门三楹,棂星门等八栋二十二间,设银爵二十七樽。圣殿正中供奉孔子像。
从抚近门到孔庙,三里多长的街道沸沸扬扬,各种商贾小贩汇集,大清国将举行自努尔哈赤反明以来的首次祭孔大典。沿街还搭起了十几个大戏台,上演《单刀会》《荆钗记》《杀狗记》《千金记》等经典大戏。
祭孔当日,一百零八名正黄旗侍卫身穿明黄色铠甲护卫左右,满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看得最多的书就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一百零八个侍卫正好对应天罡星三十六员和地煞星七十二。范文程为汉臣之首,率满汉文官居后。满洲贵族武将以代善为首,紧随其后。队伍最后还有来自辽东各地的生员,士子五百余人。他们从文德坊出发,行二里多路到文庙。一路上张灯结彩,浩浩荡荡。
进入文庙,大成殿上供着孔子像,历朝历代对孔子都有封号,宋朝时封为至圣文宣王,元朝时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此时盛京文庙孔子牌位的封号,采用嘉靖皇帝为孔子所定的名号——至圣先师。后来满清入关,在顺治二年改封大成至圣文宣先师,顺治十四年又改回至圣先师。
祭祀开始,皇太极亲自执帚扫尘,敬香,献祭品,奏圣乐,宣读祭文,整个祭祀过程持续了一个上午,十分隆重,为大清开国以来前所未有。
《庄子·渔父篇》载:“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自宋代以后普遍在孔庙庭殿正中修建杏坛,用于名儒讲学之处,以映衬典故。盛京文庙同样建有杏坛,坛下摆满了座位。
皇太极说道:“请文程先生登坛讲道。”
范文程怎敢在这时候抢皇太极的风头,慌忙推脱道:“圣上博古通今,熟读经史,微臣等恭听圣训。”皇太极不再推脱,登坛讲道。
皇太极先对大成殿方向遥拜,接着说道:“我大清以武立国,关帝庙香火鼎盛,人们都知道武圣关帝。可是很多人不知道中原还有个文圣孔子。朕要告诉你们,孔子非常了不起,历朝历代都被尊为圣人。为何,简单一句话就是马上可以得天下,但是不可以治天下。治理国家还得依靠儒生文官。”
说到此处,皇太极激动的加大了嗓音说道:“当年蒙古帝国何其庞大,蒙古勇士东征西战,天下无敌,可是他们不懂得文治的重要,不用汉臣,自己也不习孔孟,他们有个宰相叫伯颜的,竟然不许汉人习蒙语,蒙古人自己也不会汉语,结果朝廷的旨意律法无法执行,为什么,看不懂文字互相听不懂话呗,结果呢,不足百年就天下大乱,帝国也分崩离析,我大清要传万万年,就要习汉文学孔孟。”
皇太极接着说道:“朕知道,现在汉官的奏章洋洋洒洒,引经据典,你们很多人看不懂,这不行,我大清要得天下,不但要武胜,文治也要胜明。中原皇帝都有日讲,叫经筵,我朝也要日讲,以后就由文程先生授课,诸皇子,诸贝勒,诸王,宗室勋臣都要洗耳恭听,就是朕也要执弟子礼。”
皇太极用通俗的语言讲了很多道理,最后说道:“我们大清他日定鼎中原,用什么教化百姓,用我们的萨满教吗,朕看不行,儒教在中原已经两千余年,仁义、孝悌、修身、治学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深入人心,根深蒂固,我们不能因为它是汉人的东西就排斥它讨厌它。要想得天下就要兼容并蓄,无论是汉人还是蒙古人,朝鲜人,就算是红毛鬼的东西,只要对大清有利,就要拿过来用。”
范文程高呼:“皇上圣明,圣明呀”坛下的汉臣也是心悦诚服,皇太极真是百年一遇的明君,辅佐其一统中原,自己也能在史书上留下功名。
大清朝首次祭孔盛况空前,皇太极亲率宗室勋贵,文武百官祭祀,文庙前的戏台足足唱了一个月的大戏,百姓观者如云。喜欢明末孤烟请大家收藏:(zeyuxuan.cc)明末孤烟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