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一平道别郭子仪,良久,仍觉其言萦绕在耳,却百思不解其中深意,直至一年后当他自己被逼到进退维谷、走投无路的那天。
熊一平是个明白人,自他被夺兵权、屈身朝政之后,没用多久便看破了这共庆和平的表象下掩盖的结党专权和谗言诬陷。一开始,他被人诬陷、诟病后还想着跟皇帝陈情几句,可三番五次不得善果便再也不愿多言半字。如此,并非他懒惰或不在乎,而是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些奸佞之臣不过是皇帝的口舌,只有脑子想了的话口舌才会说出。久而久之,越看的清楚就越觉得无路可走,他也曾数次暗劝自己:不如糊涂,可均以失败告终。
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最后一根□□终被皇帝的口舌们点燃。
熊一平奉命帅兵护送回纥的可汗和可敦回漠北,却被监军、宦官一干人等联合诬告其与回纥勾结、企图谋反,加上之前屡遭皇帝猜忌,令他进也是反、退也是反、寸步难行、有苦难言。就在他走投无路之时,老朋友郭子仪轻车简从地来到了他的军营之中。
“老爷子,怎么地,平定叛乱就带这几个人么?咋样,又被我说中了吧,若逢大唐危难之际,必将是您首当其冲”熊一平半玩笑地打招呼。
郭子仪拍了拍他的肩道:“平定叛乱自然要多带些兵马,看望老友却是不用。”
此话让熊一平心生感动,坦然道:“老爷子,谢谢您。我不是唐人,也从未当作自己是唐人,一个人若无家即无君、无君即无忠、无忠即无奸、无奸即无反。其实我心里一直想着既来之则安之,完成自己该完成的使命罢了,仅此而已又怎会谋反。可惜皇上不懂,许是也不想懂。”
“既如此,你为何不肯回朝陈情?”郭子仪追问。
熊一平苦涩一笑:“陈情?之前解释的还少吗?不肯回去只因为一点,我不能死!老爷子,我不会造反可也不能死,我还有更为重要的未完之事。我手下的兵士您可以尽数带走,只我不能跟您回去,还望您念在同袍之义、知己之情放我一条生路。”
“即为知己,又何出此言,本也无为难之意。”
片刻沉默后,熊一平扭转话题:“老爷子,李光弼现下如何?”
郭子仪连连摇头道:“自宫里传出你的谣言,他便不再上朝,整日郁恨难平,听说已积郁成疾,挪到徐州府养病去了。一平啊,事已至此,老朽不得不多说几句,你心中之不平,不能多怪先帝和当今圣上啊。你曾几次告予我「自古君王多疑」,即知如此又为何必意难平呢?当今圣上与先帝一样猜忌武将,是因为安禄山和史思明的起兵造反,当今圣上也曾征战沙场,亲身感受到了叛军的威胁,先帝更是为君一生都在平叛,他们岂能不对武将心生忌惮。安史之乱的遗祸多深多远勿用我多言,大唐是再也承受不起一个安禄山或者史思明了!”
“我说了,我不会造反!”熊一平面露不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