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娘家在镇上开银楼的,家中两子一女,只有原主一个女儿,很受父母宠爱。十五岁嫁给了开粮铺的李家独子,两家都是富贵人家,李家聘礼不少,原主嫁妆颇丰,婚事办的很是体面。
婚后,原主夫妻恩爱,琴瑟和鸣,丈夫接手了家里的米铺,生意红火,原主温婉柔顺,在家相夫教子。
李家子嗣不丰,男丁只得原主丈夫一个,到了原主这,夫妻结婚六载才得一子,夫妻两个自然对得来不易的儿子宠爱非常,只恨不得摘星揽月,哄儿子开心。
李文朝小小年纪就展露出聪慧,李家夫妻一合计,把年仅五岁的独子送到学堂,不求他状元及第,只求他识文断字,能有功名在身,哪怕只是秀才公,也脱了商户这顶帽子,不至于最低贱被人瞧不起。
至于家传的粮铺,从族中挑个孩子记在名下便好,不至于断了传承。
夫妻两个想得好,李文朝便在学堂跟着先生读书,或许他不是读书这块料,读书多年也只是个白身,连个秀才的功名都没有,二十岁还只是童生。
儿子改变门楣失败,所幸李家夫妻对儿子期望没有那么高,倒也不至于失望,考不上功名没关系,好生经营粮铺就是了。
然而,李文朝幼时的聪慧似乎消失殆尽,读书上无丝毫建树,做生意也是一窍不通,有他经手的铺子,都由盈利变成亏损。
李家夫妻不信邪,又给儿子各种不同的铺子练手,结果无一例外,都亏了。
饶是李家有些家底,也扛不住这么败,李父在书房枯坐一夜,终于决定不逼迫儿子接手铺子,反正他们夫妻身体还行,还能等孙子长大,他好好教导孙儿,到时候直接传给孙子就是了。
李文朝参加科考一事无成,年纪又熬大了,好在李家有银子,他本人又长得好,从家里铺子脱身后,不用熬夜读书,李文朝经常和学堂里的朋友一同品酒赏月,对酒楼东家的女儿王雪蓉一见钟情。
李文朝二十这年,李家带了厚厚的聘礼,去王家提亲,结两姓之好。
同年,李父出门采买,回家途中竟遭遇劫匪,不幸身亡。
李父一死,李家的天都塌了,没有李父在前面顶着,所有事都压到原主身上,原主一边强忍丧夫之痛管理铺子,一边还要照看不懂事的儿子和儿媳,心力交瘁。
尤其李父去世后,李家族人听说家里的钱财都在原主手中,李文朝一分没有,登时不干了,三天两头上门借钱借粮,李父棺材还未入土,他的族人就来逼迫他的妻子,怪让人心凉的。
至于为何只逼迫原主,把李文朝排除在外,那是因为李文朝和他们是站在一起的,伙同外人一起逼迫母亲,把家财拿了给外人。
池柠:这孩子大概是个傻子,里外拐不分呢!
如今就是原主第一次被强迫借粮,她不借,李文朝就说母亲不善良,这样做会让九泉之下的父亲寒心,声泪俱下痛诉原主的恶行。
又把原主身边两个得用的大丫鬟卖了,只说她们主意大了,要不是她们挑拨离间,他母亲绝不会这么狼心狗肺。
原本丧夫之后本就在强忍,被儿子这一刺激生了场大病,她把粮借了,却不是如那些人说的解燃眉之急,而是有来无回,之后一次次的上门讨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