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古代言情 > 叹流水兮 > 第51章 料得行吟怜长叹

第51章 料得行吟怜长叹(2 / 2)

“嗨,师妹,你去了,你被师哥吓跑了,我竟是如此莽撞!啊,小师妹!你竟然走了!把师哥丢下,叫我怎么办呢?”完盛抬起了一双失神的眼睛,看看周围,只剩得碧澄澄的苍苔露冷,明皎皎的花筛月影。

他又恋恋不舍地望向小楼:现在师妹是不是把珠帘已经放下,房门也关得紧紧?唉,师哥我真是命薄!今晚算是没希望了,还是回去吧!

【三】《越调.拙鲁速》王实甫.元曲[1]

对着盏碧荧荧短檠灯,

倚着扇冷清清旧帏屏。

灯儿又不明,梦儿又不成。

窗儿外淅零零的风儿透疏棂,

忒楞楞的纸条儿鸣。

枕头儿上孤零,被窝儿里寂静。

你便是铁石人,铁石人也动情。

完盛从假山石上下来,走走停停,只感觉庭院里空荡荡的。他呆呆地站了一会儿,风吹动着竹梢,东摇西摆,宛如他现在的心神一样;北斗星已经移动,在那斗柄处笼上了一层薄薄的云翳,就像他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

他也不清楚自己是如何回到书房的。

丝丝的春风,从稀疏的窗棂里透进来,把窗上的纸条儿吹得特楞楞地响。完盛对着那盏碧荧荧的油矮灯发着呆,身子斜靠在那扇冷清清的古旧帏屏上瞎想……

灯儿忽明忽暗,散发出伤感飘忽的光。

还是睡吧!

完盛脱了衣衫,头靠在孤零零的枕头上,顿感被窝里冷清清地发凉。这般的凄凉啊,你就是铁石人也会痛苦,你就是铁石人也会同情!

他狠狠地把自己又骂了一通:“完哲笃呀完哲笃,你这个成不了大事的人!谁教你如此性急,一起身就把人家给吓跑了?你说,你再等到何年何月才能看见她呢?

————————————

注释

[1]元曲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一带。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1)基本含义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灿烂的花朵,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但也有相同之处。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因此,散曲,剧曲又称之为乐府。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2)历史地位

继唐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

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元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

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喜欢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zeyuxuan.cc)叹流水兮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

最新小说: 穿越古代养家日常 穿越之拐个将军当保镖 逼婚失败,小可怜竟转身驱妖救人 小农女也嚣张 盛庭延 汤府三小姐 禅城医女 夫君入伍后她开厂致富了 九歌微澜 卷王女帝她又强又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