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会出身颍川士族钟氏,是太傅钟繇的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幼弟。母亲是钟繇之妾张昌蒲。少年时聪慧敏捷异常。钟会五岁时,钟繇带着他去见蒋济,蒋济认为钟会“非常人也”。
等到钟会长大之后,有才数技艺,博学多闻,尤其精通玄学。弱冠时,与名士、玄学代表人物王弼并知名。
正始五年(公元245年),起家担任秘书郎的职务。
正始八年(公元247年),迁尚书郎。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任中书侍郎。
高平陵之变(公元249年)后,权臣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相继成为曹魏政权的幕后执掌者。钟会早年受到司马师赏识,是司马氏的重要幕僚。
正元元年(公元254年),高贵乡公曹髦即位时,赐与钟会关内侯的爵位。[9]钟会私下对司马师评价曹髦:“才同陈思(曹植),武类太祖(曹操)。”
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毌丘俭和文钦在淮南起兵谋反。当时大将军司马师新割目瘤,身体还未恢复。朝廷大多数人认为:让太尉司马孚前去平叛就可以。只有傅嘏、王肃和钟会力劝司马师亲征。
司马师东征毌丘俭时,钟会随军主管机密事宜,卫将军司马昭率领大军的后继部队。后来,司马师骤亡于许昌,司马昭统领大军,令钟会运筹帷幄。
在此司马氏内部权力仓促交接之时,朝廷发诏书给尚书傅嘏,以东南刚刚平定为理由,让司马昭留在许昌,负责内外接应,由傅嘏率领军队回朝。魏帝曹髦此举是想夺回司马氏的兵权。钟会与傅嘏密谋,让傅嘏上表,和司马昭一同出发,退到洛水之南屯兵驻守。于是,朝廷不得已,拜司马昭为大将军、辅政;以钟会为黄门侍郎,封东武亭侯,事邑三百户。
甘露二年(公元257年),朝廷任命诸葛诞为司空,招其回京。当时钟会母亲去世,正守丧在家,他算定诸葛诞必不从命,于是驰马报告司马昭。司马昭认为事已至此,不再追改。后来诸葛诞谋反,并向东吴寻求援兵。司马昭带着魏帝统帅二十六万大军亲征,圣驾停驻在项县。司马昭率领大军到寿春,钟会再次随行。
当时东吴右大司马全琮之子全怿、孙全端、全翩、全缉等率领三万大军来救援诸葛诞。全怿兄长的儿子全辉、全仪留在建业,二人因为惹上官司,带着母亲和数十曲部渡江,投降了司马昭。钟会设计,秘密替全辉、全仪写信,派遣全仪、全辉的家人进城送信给全怿,说吴主因全怿等人不能拿下寿春而暴怒,要杀尽他的家人,故而才逃往北方。
全怿等人闻讯内心恐惧,于是开城投降。投降的人都受到礼遇,从此城中的诸葛诞开始人心背离。后来攻破寿春,钟会出谋划策最多,因此越来越得到司马昭的宠信。时人都将他比作西汉谋士张良。大军撤还后,朝廷欲升钟会为太仆,但他坚决拒绝。以中郎官的身份在大将军府任记室,是司马昭心腹才可以担任的职位。因为讨平诸葛诞有功,钟会被授予陈侯的爵位,他亦反复辞让。[14]曹髦下诏,表彰他功成不居的处事态度。
景元二年(公元261年)前后,钟会升迁为司隶校尉。虽然身在外任,但朝廷大小事务和官吏任免权,钟会无不插手。名士嵇康等人被杀,都是出于钟会的谋划。
景元年间,司马昭以蜀汉大将姜维屡屡骚扰边疆,料想他们国土狭小,百姓疲惫,财力将尽,想要派大军伐蜀。群臣皆以不可行,唯独钟会说蜀汉可以攻取。于是,预先与司马昭共同策划谋略,勘察地形,纵论形势。
景元三年(公元262年),钟会受封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军事。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秋,魏国举兵攻打蜀汉,命邓艾率三万多人向甘松、沓中等地牵制姜维,诸葛绪率三万多人向武街、桥头等地截断姜维的退路。钟会为主将统兵十馀万,分别从斜谷、骆谷进兵。钟会命牙门将许仪在前修路,自己率领大军跟在其后。过桥时,战马蹄陷入坑中,钟会不顾及许仪先父许褚立下的汗马功劳,将许仪斩首。诸军闻之,无不惊恐畏惧。
当时,蜀汉命令各个防守据点都不要交战,退回汉、乐二城固守。钟会让护军荀恺、前将军李辅各统领万人,分别包围汉城和乐城。钟会西出阳安口,派遣人祭拜诸葛亮之墓,下令军士不得在其墓附近牧马砍柴。
钟会又派护军胡烈等走在前面,攻破关城,得到那里储藏的粮食。姜维从沓中撤回,行军至阴平,晃点欲断蜀军后路的诸葛绪;纠集兵力,想杀回关城,未到便听说关城陷落,于是退向白水,与张翼、廖化一起防守剑阁抵御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