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王爷器重我,派我去送信,所以我就把信给拆了,然后又来这里通风报信?
这是什么行为逻辑?
这是在编故事糊弄人,还是想要表达他黄大春是个疯子?
还是说,大义灭亲?
如果真是为了大义,为了百姓做出这种事来,那这个黄大春也不失为一条汉子。但是在林宋看来,事情恐怕并不是如果所想的这么简单。
拿过纸笔,在上面简单记录了一下事情经过后,林宋继续问道:“既然你深受平江王的器重,为什么要私自偷看信中内容?又为何要来本官这里通禀此事?”
“回大人,我虽然受王爷的器重,但也是读过圣贤书的人,知道忠孝节悌,知道礼义廉耻。因此在知道是给倭寇送信后,我在上了船,远离其他人视线后就拆开信看了。看到信上的内容,竟然是要让倭寇袭击太平县城时,我就起了要把这件事提前禀告知县大人的想法。
不过当时我觉得这样做对不起王爷,有负王爷的器重,所以我就犹豫了起来,结果就撞到倭寇的船队上了,无奈只能把信给了收信人。然后我就日夜兼程地赶往太平县,来通知您这个消息!”
黄大春神态萎靡,声音低沉,但一番话还是很有条理地说了下来,基本上算是对林宋的两个疑问,给出了不错的答复。
当然如果吹毛求疵地找这番话里的小漏洞,林宋还是可以找得到的,但是已经没有必要了。
如果是真的,那问了也找不出来什么毛病。如果是假的,那问了也是白问。
仅凭刚刚这一段话,林宋就可以肯定,如果不是确有其事,那就是经过聪明人的包装。
他暂时是找不出来问题。
或许,应该找梅时雨参谋一下。
相较于他,梅时雨显然对大周朝更为了解。
而且因为晋王和平江王之间兄弟关系的原因,说不定梅时雨对平江王也会有了解。
那他手里的这块令牌,也可以辨认出真伪来了。
虽然此时,他已经肯定这块令牌基本是真的,但还是要让梅时雨帮忙看一看。
万一呢,万一是假的,他就不用胡思乱想,猜测真伪了。
将黄大春刚刚所说的又在纸上记录好后,他便静坐着细思有没有错漏的地方。
为了防止等会被梅时雨找出太过明显的纰漏来,他还是要尽量确认这件事是真伪难辨的。
否则被梅时雨一眼就给看出来有纰漏,那他这脸就没处放了。
片刻,确认没有什么问题后,他就将那纸一收,而后高喝到:“来人,将此人给本官拿下!”
“青竹,看住这人,莫让他动弹!”
林宋的声音如霹雳声响,两条命令间不容发地同时传达到外面的衙役和刘青竹的耳中,很快这些人就做出了行动。
当然黄大春不是聋子,他自然也听到了林宋下令捉拿他的命令。
因此在经过最初的错愕与慌乱后,黄大春就声音悲怆地大呼道:“大人,我所说的话,句句属实啊,绝对没有一句是胡编乱造的,我是为了百姓着想,为了百姓啊!请大人您三思啊!”
然而任凭黄大春说得再怎么悲怆,说得再怎么有理,林宋都是顾若罔闻,站起身指着黄大春喝道:“速速拿下!”
几个衙役听令,冲上去就把黄大春按在了地上,让黄大春一下都不能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