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真的到了这个地步,哪还有什么值得放飞的自我?
真实的中年人生,就是一部步步不得已的《如懿传》,能保全,是大幸。不能如意,亦是寻常人生。
————————
剧因为太长我没追,当时看剧评的时候还在想,现在清宫剧不拍宫斗拍围城了吗?这篇也带点婚姻危机、中年危机的味道,女主刚穿越的时候还是有点穿越者气,初生牛犊不怕虎,被现实磨砺成一个贤良妇人了。当然我们读者其实是看不到这磨砺过程的,因为故事里她一出场就已经是个完成品了。只能在回忆里让我们了解下她最初的模样,而且很值得玩味的是,男主的回忆里都是女主当初多么大胆他动心的时刻,女主的回忆只有当初多么害怕。不过我看的章节不够多,不确定后面是不是都保持这样的设定。
男主的思想其实已经有点超脱时代了,只有以我们现代人的观点才能给他打上渣的标签,对当时的人来说指不定还算情圣了,给尊重给理解给爱情只是没给专一。然后再给不了解兰陵笑笑生和金P梅的人安利一个知乎问答,“为什么《金P梅》的作者似乎没有心结?” 以前聊明代笔记的时候好像和你们说过这个话题,现在再重新聊下,毕竟很多人对这本书的了解可能就是H文。
这个问题的提出者说道:
金X梅少年时读过,现在二十多岁了接触了社会现实,也读过一点书了。我发现J瓶梅非常奇怪。
大部分小说都能看出作者想要的某些东西,比方说《三国演义》就有很深的读书人想要拜相的思想,《西游记》前面是反抗思想,后面是克制贪痴嗔三毒,《水浒传》里面是反抗与暴力的宣泄,而《聊斋》和《儒林外史》是讽刺。但是金PM里面看不出作者有什么目的性,或者说是心结。感觉非常奇怪。
-----------------------
下面很多回答都不错,大家感兴趣最好自己去看下。我想转的几个可能有些用词不太容易过审核。
1、张佳伟:
《金瓶》里,对每个人都平平道来,不在言辞中加褒贬,只让命运做选择。西门庆得意时如何欢笑淫乐,最后如何人死茶凉。潘金莲如何机关算尽,最后这么死法。李瓶儿如何小心翼翼,最后连孩子带自己都没了。宋蕙莲得势时如何猖狂,末了如何就这么没了。从头看到尾的人,都会心生凄凉。仿佛《红楼梦》里看风月宝鉴,先是红颜,然后是白骨。
小一点说,是谈论因果报应,纵欲亡身。大一点说,是谈论色身无常。
中国文学里,是有这种精神的:
《红楼梦》所谓:“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桃花扇》所谓:“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都是这种繁华落尽,无晴无雨的意思。
反过来说,作者心结不显,是《金瓶梅》至高妙处。
我很喜欢把《梅》跟《包法利夫人》做比较。这两部小说,都有以下特质:
作者不动声色,不亲自出来做褒贬,只是让故事发展。他们的倾向,是流淌在对故事的选择,而不是亲自出来插话发表意见的。甚至可以用一些很冷静的笔墨,描写许多凡人,自觉陷入唯美的感情——让旁观者只觉得悚然悲凉。这种含蓄和冷静,有别于《梅》之前和之后绝大多数的劝世小说,以及福楼拜之前的欧洲小说——许多作者会怀着“读者看不懂怎么办,我再出来说几句吧”的心情,或者“我要讲道理,故事只是讲道理用的”。
而《金瓶》没有。我就是讲这个故事,其实我是有用意的,但我不强加于你,只是平平道来。你看了,自会有自己的判断。是极高的格调和风范。
-------
2、何日君再来
金梅写死亡写得非常逼真。跟我亲眼见识的一模一样。
李瓶儿快死的时候,她出现幻觉,总觉得花子虚来要索命,西门庆应该是四周人里面最真实伤心的了,但是西门庆也只是说,人死茶凉,他不能来找你,给你找个驱邪的道士来,这种寻常话打发她。西门庆倒是口里说着要陪着瓶儿,瓶儿赶着他去上班,他也就出去了。家里热热闹闹的,最后瓶儿死,旁边也没人,孤灯对孤影,夜里一个人死的。她死前,来看她的人,根本没有真正关心她对死亡这个事怎么想,如何怕,没有一个人,讨了她不少好处的王姑子来了,狡辩说她才知道瓶儿不好,这才来,又开始骂跟她起争执的尼姑,又讨好瓶儿,带了礼物,其实瓶儿连东西都吃不下了。
这种死亡把活人和垂死的人隔开这种命题,这本书写的太真实了。
我大姑得绝症快死的时候。所有去看她的亲戚跟金瓶梅里形容的一模一样,有人说,姑妈好点了吗?有人说,会好的会好的。还有些人说不出这种乖话,就顾左右而言他,没有一个人正面提死亡这个事。我妈让我给姑妈两百块钱,姑妈说,唉,我到现在这样了,还要什么钱。说完泪下。然而,活着的人只是把钱塞给她,姑妈收了收了。活人只在她的屋里待一会儿,便迫不及待往外面大屋里去,他们在那讨论他们的孩子啊,收入啊各种,里面快死没死的人,已经是死人了。死亡是终极孤独。很久前我替我小姨去看铺面,我说我找不到哪一家,那儿那么多家烟酒铺,小姨说就是男人得了绝症快死的那一家。老板娘活生色香讨价还价为了钱,要死的男人摊在一边,瘦骨嶙峋,一言不发,垂着头拱手靠在墙边。我再一次深刻见识了,死人和活人的差异。
人的本能就是避讳死亡,中国人尤其是,不然就没有那么多大团圆了。
说金瓶梅作者没有心结,就是这样了,他没有偏爱和嘲讽,哪怕高明如曹雪芹,都看得出来他喜欢谁不喜欢谁,前者比如黛玉,后者比如赵姨娘贾环,金瓶梅作者没有,他写西门庆写得那样,但是李瓶儿死,他不顾脏怀中抱,哭得一蹦三尺高。他也不避讳大家都避讳的,比如□□与死亡,虽然他会有“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这样的老生常谈,你说他是训教么?未必,反而像一种人生感慨。以及在中国的小说里,这么详细描写死亡的书,也是很少见的。
------
3、作者:匿名用户
其实可以反过来想,为什么其他作者都是有心结的,四大名著的作者都是有名有姓的,即便是像吴承恩这样资料很匮乏的人,他的人生经历也能在零星的碎片里找到点蛛丝马迹,只有兰陵笑笑生,你不知道他是谁,他是哪里来的,他最后去了哪里,什么都没有,真的就好像是《金瓶梅》里的普静禅师,忽到云山幽绝处,穿林啼鸟不知名
绝大多数的作家写东西,重点是贩卖自己的观点,或为名或为利,或是为了其他更崇高的理想亦或是别有用心的图谋,总之要卖出去,作品本身只是一个壳子,用来包装自己观点的壳子,看看今天的各大年度热门畅销书排行榜,实在不行,看看知乎上绝大部分的答案,当然也包括我自己的这个答案,大都是“兵马未动,概念先行”,人们最热衷的,最着迷的都是观点,炒作的热点,焦点,全都是观点和概念,为什么呢,因为太痛快了,在短期里面酣畅淋漓得表达观点或者说寻找和自己一致的观点是一件太痛快的事,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无可非议,但是,然后呢,远的就不说了,十年以后,这些书,或者说这些观点,有多少还能被读者记住?
真正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成为经典的那些书籍,都不是在表达观点,而是在陈述事实,看看最经典的,已经成为文化母本这个级别的作品,像莎士比亚的戏剧,我们在里面几乎已经看不到观点了,全部都是在陈述事实,原因很简单:观点虽然痛快,但其实是最不值钱的,事实很平淡,但却是可遇不可求,今天很多人感慨写不好故事,因为你不知道一个人在什么样的年纪在什么样的场合在什么样的时间会作什么样的事
我以前曾经像鲁迅先生说的“壮诸葛之多智而近妖”那样的心态来揣摩兰陵笑笑生,我觉得他老谋深算,以道家守拙之术,故意在《金梅》中穿插大量“天道轮回,报应不爽”的主流道德观和香艳场面来加以掩饰,故意滚了满身的屎尿,因此躲过了像《红楼梦》那样被腰斩的惨痛结局,但是现在,我的想法慢慢改变了,我觉得他很有可能就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山东临清的普通财主,读过书,能对几个对子,但没有参加过科举,一辈子都是在做生意,跑码头,或者出钱捐过一个功名,然后到老了,把自己的人生经历详细得记录了下来你说他图什么呢,什么都不图,他之所以不图是因为自己太普通,普通到只能记流水帐,普通到只能如实地把故事本身写清楚,其实我们再细细想想,四大名著的作者都不是最一流的文人,都是普通人,当然这个普通是相对于韩愈苏轼他们那个级别的人而言,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心态都特别好,即便是最落魄的曹雪芹,你能从文字里看出来,没有任何的怨天尤人的戾气,人生际遇不管是好坏都坦然接受,施耐庵在《水浒传》的自序里说的很清楚,他写这部书,就只是供朋友们消遣,风雨夜,寒雪夜,一盏灯,一壶酒,七八知己来听他讲一个故事,他自乐在其中有太多太聪明太有能力的人只是热衷于立万世言,而最普通的人不会去表达观点,反而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很多人会觉得很奇怪,说《金瓶梅》和《红楼梦》明明是小说,为什么会有人拿来当史料研究,这其实就是事实的力量,不管是多么才情纵横的观点,十年?五十年?一百年?也就慢慢被遗忘了,但是事实会越来越清晰,并不断得引起读者的共鸣,对于读者来说,在不同的年纪都能反复阅读得一部作品是因为他们在这部作品里面不断看到一个新的自己,因为这些事实穿越书本,穿越时间,在他们自己的身上完整得重现了
---------
4、这个答案不能转载我就只能简要描述下,是盐选推荐的,这个一定要看下,不是他答得多好,而是他提到了这本书的反叛性质
金是一本激愤之书,作者对于当时的社会政治过于绝望,对市井生活和人情洞察过于凌厉,对人性的理解又过于透彻,因此作者在金中的批判和揭露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涉及政治、经济和法律,还包括颓废的道德,虚伪的人情和装腔作势的伦理纲常。
这种对社会全方位、毫无保留的否定,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石破天惊的第一次......
————————————
作者把男主设置成兰陵笑笑生,他爱着女主的灵魂却依旧辜负了她,我反过来想,也许不仅仅他们两人的相遇是场悲剧,女主和这个时代的相遇是场悲剧,男主生在这个时代又何尝不是呢?
甚至即使思想完全符合封建道德,但偏偏忠臣碰上昏君,像杨涟那样狱中血书,
涟今死杖下矣!痴心报主,愚直仇人;久拼七尺,不复挂念。不为张俭逃亡,亦不为杨震仰药,欲以性命归之朝廷,不图妻子一环泣耳。
打问之时,枉处赃私,杀人献媚,五日一比,限限严旨。家倾路远,交绝途穷,身非铁石,有命而已。雷霆雨露,莫非天恩,仁义一生,死于诏狱,难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
惟我身副宪臣,曾受顾命。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持此一念,终可以见先帝于在天,对二祖十宗与皇天后土、天下万世矣。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
好吧不愚忠,走于谦路线,重社稷,轻君王,依旧是BE。
哎不想了
※※※※※※※※※※※※※※※※※※※※
最后安利一个橙光游戏 女鬼的N种死法
《人物》的一篇文章香港为什么有那么多「疯女人」?
喜欢我就是喜欢苏文(新)!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我就是喜欢苏文(新)!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