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1404章 来不逢时

第1404章 来不逢时(1 / 2)

仅一次偶然的晨练让赵昺生出了危机感,这肯定是难以让人相信的,而他之所以有此想还是源于前世在网上的争论。在讨论王朝兴替的问题时,有人以为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有人说是社会制度、有人说是战争和灾荒,但有人也提出了气候和环境变化影响历史进程的观点。

辩论的结果依然是一帮子年轻的杠精们谁也说服不了谁,帖子逐渐沉寂而告终,但是在赵昺心中确是留下了印象的。谁都明白,即使在现代社会,若是发生大的天灾最直接的表象就是粮食歉收,经济衰退,进而引发人道主义灾难。

不过在现代社会全球合作的背景下,大国一般都能自我消化,而小又穷又孤立的国家还是会引发政治动荡。而前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赵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会导致某些商品短缺,进而使物价上涨;或是恶劣和极端天气增多,使得自己工作的船场停工避险的时间随之增加,收入减少。

可来到这个世界,而赵昺的屁股坐在了珠穆朗玛峰上了,审视世界的视角自然也不同了。他意识到在通信和生产、运输高度发达,产品丰富的现代社会,人们可以及时获得信息,并通过迅捷的运输系统调度物资,依然会对普通人的生活产生影响。

在古代交通落后,信息传递缓慢,一旦是边远的地区发生灾祸,最高统治者得知往往已经晚了,此时即使能够及时调度物资和人员救灾,往往已经是月余之后。那时灾害肯定已经形成,且后果更加严重,而一旦局势失控,就会进一步扩散,进而导致一个王朝的覆灭。

当然赵昺也知道影响历史进程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气候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但是也不容忽视,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空间,环境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每次重大变化,都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影响。

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入侵矛盾,主要是来自北方大漠。因为古代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东、南两面有海洋,基本上是人类探索世界的阻碍。西面有高大的青藏高原和广阔的沙漠,外族受地形和气候不可能对东部的汉族政权造成千里突袭。所以汉族政权在古代一直蒙受着来自北方的压力。

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因为是游牧经济,完全靠草原来养活自己,当气候变冷时,草原生长很差,得不到充分的食物供给。在这时候,就会向南方的汉族政权发起进攻,以获得食物。而古代中原政权一直是农业立国,南方此时也变冷,使土地积温不足,作物生长受损,粮食等物资也会大幅减产,严重饥荒必然引起动乱,进而影响各朝代的政治、军事、经济、从而综合国力有所下降。

因而从气温的角度上看,如果彼时期的气候转暖而且基本稳定,且同期农耕王朝的统治范围基本没有发生大的变化,那么王朝的实力就会略有增强,历史进入难得的稳定期。气候变冷,游牧文明的战斗力就会加强,游牧民族的袭扰也就更加的频繁,而中原王朝也将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这一时期王朝更迭的速度快,就是进入了寒期。

研究结果表明,温暖期一般建立了强大的中央政权,此时国土面积广大。寒冷期则汉人政权实力大打折扣,边疆少数民族“兴盛”,来自外族的压力很大。赵昺记的入宋后的温暖程度低于隋唐两朝,北方气温又一次下降,进入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寒冷期。

好在这一寒气并不长,可是对于宋朝来说依然是致命的,少数民族政权也追求好的草场,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的南下对宋朝轮番吊打。所以宋朝尽管经济发展较高,但其在军事、统治范围等方面已大不如前朝,以致从中原被驱赶到江南,苟延残喘,落了个‘弱宋’的坏名声。

在宋朝退居江南的时期,气候也非一成不变,曾经有过波动。蒙古人抓住了这个窗口期,他们在暖期时期,经济与军事实力都得到了长足得发展,一路打到了多瑙河沿岸,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军事版图。当然这也是蒙古人骁勇善战的结果,但也从侧面证明了暖期对于国家的发展有很大的益处。

赵昺记的那位网友曾经引用了一段科研人员的发现,他们利用树木的年轮重建了历史气候温度曲线图,而我国历史上的朝代垮塌几乎都与曲线图上的低温区间相对应,秦朝、三国、唐朝、宋朝、元朝、明朝和清朝的灭亡年代,都是处于过去2485年来平均温度以下或极其寒冷的时期。

最新小说: 大唐二愣子 我在秦时做丞相 三国之汉魏风骨 鲁国 醉吟江山 亮剑,开局砍翻坂田联队 虚构三国 华夏真相集 盛唐小园丁 他是大夏之皇,他要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