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北伐关键阶段,为了在收复中原之后,消除后患,皇帝提议‘聚歼蒙元主力于京畿,擒杀蒙元伪帝于大都’的战略,在重臣议后制定了战役计划。远征军当前的任务就是切断出塞驿道,防敌出逃。
但是战局千变万化,谁也没有料到蒙元居然在宋军步步逼近,连战连败的情况下,居然会组织数万兵力发起大规模战斗。而其目的是否是要打通与草原的联系,还是要放弃大都突围,现在很难判断,可远征军都要按照最坏的设想来做,而这就让他们处于两难境地。
“都统,当前大都虽然岌岌可危,但蒙元还未到弹尽粮绝之际,蒙元伪帝即使出逃也不会轻车简从的仓皇而走,要携妻带子,重臣臣勋贵随扈同行,又要有大量车马携带辎重,定有大军护送。所以吾以为他们只能走大路出塞,我们可放弃那些车马难行的河谷狭路,将主力集中于在大路两侧山地据险而守,如此即可避免据点被逐个攻克,又能发挥火炮的威力!”李振思索良久建议道。
“司马, 若是放弃两翼据点, 敌大军便要直驱渤海城之下,而土城羸弱,前方又是大片开阔地,根本无险可守, 敌军可展开兵力强攻, 更利于骑兵驰骋。若土城一失,敌军便能进入驿道, 可谷道宽阔, 山地低平,我们根本来不及修筑工事, 如何阻挡敌大军的冲击!”一个参军听后, 立刻表示反对道。
“嗯!”罗大同听了未置可否地嗯了声,
不过他也明白参军所言不假,确切的讲博海城的南部形如开了两个缺口的不规则圆环,在外围有连绵几十里的山丘形成一道天然障碍, 他们便借此布防, 大路就修建在一条较为宽阔的山谷之间。敌军一旦突破这条防线就会闯入环内开阔地域。
渤海城就建在北边的缺口上, 大路穿城而过。土城后的山谷骤然开阔, 宽有数里, 且两侧山势低平, 难以借助夹山地形阻敌。而北行不过十数里间, 大路便分成两叉, 一路可从古北口出塞, 一路则是通往辽东。
按照李振的意思是放弃南部阵地,大军退守渤海城, 并依托土城两侧山地展开,阻止敌突围。好处是可以集中兵力于土城周边, 缩短防线。而开阔的地形利于敌军展开,但在没有遮蔽的平坦地形下也有利于己方火炮发挥火力, 能够对敌予以极大的杀伤。
“司马,前方两旅现在与敌成胶着状态, 要想撤下来也不容易, 敌军若是衔尾追击损失更重。而若是交替掩护下撤,有的部队很可能撤不下来!”另一位参军言道。
“若是组织得力,完全可以安全撤下来!”李振言道,“我们可以在傍晚组织一场反击, 将迫近之地击退,而后借助夜暗与敌脱离。与此同时布置疑兵, 使敌误判大军不敢擅进, 再以骑兵在途中层层设伏,若是敌敢追击则予以痛击,然后迅速摆脱撤回,使敌不敢贸然深入,为撤军争取时间。”
“此事可行,但是……”李振和罗大同过去皆为御前护军的旅都统,两个关系也很融洽, 对他的指挥作战能力当然更清楚, 自然对其的建议很重视,但也知道撤军失败的严重后果, 不免有些犹豫。
“都统,现在消息断绝,行营难以获知咱们的战况, 即便是有所觉察派出援兵,以急行军赶来也要到明日。以当下蒙元的攻击强度,我们很难坚持到援兵赶来!”李振见其仍然有顾虑,心中不免焦急,多耽误一刻,前边就要多增一分伤亡,他请战道,“吾亲去前方指挥调度,组织后撤,都统难道还信不过吗?”
“也好,保重!”看着李振坚定的眼神,罗大同也明白其所言不虚,随着伤亡的增加, 他们的既有防线漏洞会越来越多,一旦被敌自某点突破向防线后迂回包抄, 防线就将崩溃。而后方的一座土城是挡不住蒙元数倍于己的进攻的,他权衡再三也终于下了决心。
“都统也要保重,土城也要加强防御,并在山口布置二道防线,必要时候尚可坚持一段时间!”李振想想又道。
当前他们兵力十分紧张,前方的两个旅几经抽调兵力已减员三成,而经过一夜一日激战伤亡也在两成上下。加之直属的补充团和辎重团留守港口,警卫团也要分兵保护军部,实际上满员的只有炮兵团和骑兵团及工程团,但也抽调部分兵力增援前线。李振也担心若是撤军出现意外,伤亡过大,甚至撤不下来,仅凭前指的兵力战斗将是十分艰难。
“放心,人在城在!”罗大同言道,“汝此去也是十分艰难,吾相信汝能把大家都带回来!”
“嗯,我们御前护军从未丢下一个兄弟,将一具遗体留在战场上!”李振敬礼后,转身招呼几名随身亲卫大步离去。
夜幕降临,罗大同站在城头上焦急的望着南方,但黑暗遮蔽了视线看不到一人一马,只能听到时而稀疏,时而绵密的枪炮声。李振离去后,他组织兵力对土城重新加固,调整了炮阵地,又在后方谷口加修了防御阵地,并派出了接应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