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李氏的巅峰可以说至唐朝后便开始销声匿迹,而琅琊王氏却是千年不衰的传奇世家。
琅琊王氏素有华夏首望之声誉,这个家族是晋代四大门阀王谢袁萧之首。
兴起于两汉时期的琅琊临沂,历经千年而不衰,东晋时琅琊王氏的势力可以和皇家匹敌,史称王与马共天下。
琅琊王氏的奠基者是王吉,此人字子阳,是西汉时琅琊皋虞人,后徙家于同郡的临沂县都乡南仁里。
少年好学,以孝廉补授若卢县右丞,不久升任云阳县令,汉昭帝时,举贤良充任昌邑王中尉。
当时的昌邑王刘贺贪酒好色,喜欢游猎,不问政事,致使百姓劳役过重,怨声载道,王吉上疏力谏,但未被采纳。
汉昭帝死后,大将军霍光执政,刘贺被迎立为皇帝,王吉再次上疏规劝刘贺要敬重大臣,勤于国政,但仍被拒绝。
刘贺在位仅2二十七天就因淫乱被废黜,他为昌邑王时的臣僚大多受株连被处死或下狱,唯有王吉与郎中令龚遂因屡次进谏,幸得免死。
汉宣帝时,王吉被起用为博士谏大夫,他针对当时皇室奢侈糜费、任人唯亲等时弊,上疏劝宣帝选贤任能,废除荫袭制度。
提倡俭朴,爱惜财力,以整顿吏治,淳厚民风,使国家兴旺发达。
他是蓝星华夏最早的晚婚提倡者,在上汉宣帝刘询言政事的本章中写道,夫妇,人伦之大纲、夭寿之萌也。
世俗嫁娶太早,未知为人父母之道而有子,是以教化不明而多夭,王吉主张晚婚的目的是要达到不夭和明教化,意即优生优育。
这种战略性的前瞻眼光,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
王吉为官十分清廉。他住长安时,邻家枣树的枝叶伸入其院中,王吉的妻子随意摘了几颗枣子给他吃。
事后王吉得知枣子是偷摘邻居家的,便将妻子赶走,邻家听说后,执意要把枣树砍掉,后经再三劝说,王吉才将妻子招回。
因此当时流传着东家有树,王阳妇去,东家枣完,去妇复还的佳话。
王吉辞官回乡时只带着自己的行装,毫无积蓄回乡后衣食亦如同平民百姓。
王吉之子王骏,汉成帝刘骜时期大夫,历任谏大夫、赵内史、幽州刺史、司隶校尉、少府、京兆尹、御史大夫等。
王骏所历职务皆显能名,王骏鸿嘉元年四月庚辰始任御史大夫,至永元二年,历时五年,政有清绩,口碑很好,众人为骏恨不得封侯。
王骏为御史大夫时卒于官,未及封侯,众人为未封侯而很是不平。
班固把王骏比作周朝的伯夷、叔齐,汉代的园公、绮里季、夏黄公、里先生、郑子真、严君平等。
班固说,自园公、绮里季、夏黄公、里先生、郑子真、严君平皆未尝出仕,然其风声足以激贪励俗,近古之逸民也。
若王吉、贡禹、两龚之属,皆以礼让进退云,其父王吉著有《鲁论》,王骏后来重编注解为《鲁王骏论》。
汉元帝封匡衡为安乐侯,其侯国食封土地本为三十一万亩,匡衡利用郡图之误,非法扩大食封土地四万多亩。
成帝时,司隶校尉王骏等告其专地盗土自益,匡衡被免为庶人。
王崇,西汉扶平侯,西汉谏议大夫王吉之孙、王骏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