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古代言情 > 迷情大唐之爱抑 > 回到唐朝需要准备几件衣服(男)

回到唐朝需要准备几件衣服(男)(2 / 2)

巾子的材质有木有竹篾、丝葛,其流行样式也随风潮频频改易。自初唐以来有“平头小样”、“内样”、“武家诸王样”、“英王踣样”、“圆头官样”、“仆射样”等多种。阿斯塔那176号唐墓曾出土一件难得的巾子,以丝葛制成,满布菱格孔眼,涂以黑漆,即是盛唐样式。

---------------------------------------------------------------------------------------------

【男装之层次搭配】

以上各种衣物的具体组合使用方法,我们可以从各种文献中的衣物清单里找到线索。唐代户部之下设有金部具体管理服饰的赏赐、发放和面料度量,中央政府遣使出行前,均需对其发放“时服”,这在开元二十六年的《唐六典·尚书户部》中有极详尽的记载:

“凡遣使覆囚,则给以时服一具,随四时而与之。

若诸使经二季不还,则给以时服一副,每岁再给而止。

诸□人出使覆囚者,并典各给时服一具,

春、夏遣者给春衣,秋、冬去者给冬衣。

“凡时服称一具者,全给之;一副者,减给之。

一具者,春、秋给袍一、绢汗衫一、头巾一、白练袴一、绢裈一、靴一量并毡;

夏则以衫代袍,以单袴代裌袴,余依春、秋;

冬则袍加绵一十两,袄子八两,袴六两。

一副者,除袄子、汗衫、裈、头巾、靴,余同上。”

唐代成套衣物一般称一具、一副、一对,其内根据不同情况有不同数量的组成部分,称为“事”,如“一具七事”、“一副四事”等,一具为完整全套,一副或一对则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减省。根据季节不同,一具时服的组成构件也不尽相同。

从上可知,作为官员的日常标准服饰,春秋时服的全套衣物为夹袍、汗衫、头巾、夹袴、裈、靴;夏天则把其中的夹衣均易为单衣,为单衫、汗衫、单袴、裈、靴;冬天则在夹衣中加绵,并增加绵袄子一件,为绵袍、绵袄子、绵袴、裈、头巾、靴。减省版的“一副”,则只包括外衣袍衫、袴各一件,里面所穿的袄子、汗衫、裈,首足的头巾、靴则不再给了。可见冬夏时服的主要差别在于面料的轻薄厚重、絮绵与否,以及是否有中层衣袄子等,样式上并无差别。

《六典》所载的时服一具,为相对简易一套装束。在此基础上,往往还加有半臂或长袖一件,作为袍衫与汗衫之间的中层衣。刘禹锡在贞元十八年曾撰《代京兆韦尹降诞日进衣》一则,提到进献的“衣一副四事”,“黄折造衫一领、白吴绫汗衫一领、白花罗半臂一领、白花罗袴一腰”,即包括了半臂一领。敦煌某杂字集中罗列的男子衣物,也包括“襕袍、汗衫、袄子、半臂、长袖、巾子、幞头、鞋、袜、裈、袴”几种。袄子与半臂,均有“加于汗衫之上”(《中华古今注》“侍中马周请于汗衫等上常以立冬日加服小缺袄子”、“中单(汗衫)上加半臂以为得礼”)或着于袍衫之内的记录,可见多作为中层衣物。这说明除了外衣袍衫、内衣汗衫之外,穿于内外衣之间的袄子、半臂、长袖也是全套男子衣物中常见的组件。

日本奈良天武朝以来,几次改易男服为唐制,逐步确立了右衽襕袍作为“朝服”的地位。同时传入的伎乐服饰,从名称与形制上更是与唐制无异。由于至今保留的各寺院文书衣物清单数量不小,加上正仓院所存实物,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旁证信息。如宝龟十一年(780)的《西大寺资财流记帐》,其中详细记录了吴乐、唐乐等所需的所有乐器、服饰,除了特别的舞蹈服外,其余所有乐工服饰构成完全一致,一套依次是“袍、半臂、袄子、汗衫、袴、裈”各一件,以及靴履袜等。其他文书中的工人、经师以至于官员服饰也基本均作如此配套,甚至到了平安朝的天皇服饰依然如此。

平安中期成书的律令条文《延喜式》卷第十四“缝殿寮”之“年中御服”,记录了天皇一年四季每个月详细的衣物清单,其中冬衣由袍、袄子、半臂、汗衫、袴、裈组成(不同的是汗衫之内还另加了衵作为内衣,而袴分表袴和中袴);夏季则改袍为襕衫,去掉袄子,衣料也有所不同,从冬天絮绵的绢到夏天轻薄的穀、縑、纱、罗。这和《唐六典》所载的时服配备,也大体一致。

以上是全套完整的情况,在不太正式的场合,也可以不穿外衣袍衫,而将袄子、半臂单穿在贴身汗衫外,或两件成套一起使用,类型今日仅穿衬衫不穿外套的“职业休闲装”概念。《唐摭言》中有“李廷璧干符中试夜,于铺内偶获袄子半臂一对”,将其称为“一对”,即成组使用。但穿着上两者孰先孰后,则须视情况而定。若把袄子当做外衣,则半臂只能穿于其内;衣物清单中也常常把袄子列于半臂之后,汗衫之前。推测其原因,或许是因为有些场合有可能需要脱去外袍而展露半臂,半臂下直接露出贴身汗衫之袖则不雅,若套穿一件面料往往相对华丽的袄子在内,则较美观。敦煌晚唐五代供养人形象,外袍袖口多露出一件花锦袄子的袖缘,观察两侧开衩,锦袄子的摆缘则位于半臂腰襕之下,可见存在袄子穿于半臂内的情况。

士兵的冬春衣配置,与一般人基本相近又略有不同。先来看看两则具有代表性的盛唐士兵衣物清单:

《唐天宝九至十载张丰儿等春冬衣装薄》张丰儿

天九春:蜀衫壹赀、汗衫壹赀、裈壹、袴奴壹赀、半臂壹白絁、幞头、鞋、靺各壹。

冬:长袖壹小袄子充、绵袴壹絁、幞头、鞋、靺各壹。

天十春:蜀衫壹皂、汗衫壹紵、褌壹绢、袴奴壹紵、长袖壹白絁、幞头鞋靺各壹。

冬:袄子壹皂、绵袴壹絁故印、幞头鞋靺各壹、被袋壹。

《唐天宝年间豆卢军某营衣装勘检历》都万贞

袄子贰(一皂絁一白絁)、长袖贰(一紫絁一褐)、半臂贰(一褐絁一白絁)、复袴贰(并练)、

蜀衫叁、汗衫叁(布故)、单袴叁(布)、袴奴叁(布故)、裈叁(小)、

幞头柒(一故)、鞋柒、靺柒(一破欠一布幞头二充)、被带一。

以上两例提及衣物情况基本一致,分为春衣和冬衣,每年各发放一次。春衣包括蜀衫、半臂、汗衫、袴奴、单袴、裈、幞头、鞋、袜,冬衣仅长袖(或袄子)、复袴(或绵袴),加在蜀衫内加强保暖。另外还有一件“袴奴”,则是军戎特有服饰,有可能是套在袴外的收口袴,便于行动(日本之“衣冠”装束中的“指贯”,原称“奴袴”,一般认为即“袴奴”,便是有带可收口之表袴)。“袴奴”与士兵额上所系红带“抹额”并称“奴抹”,在唐代还被当做戎服的代称。

至于一般工人农民,其劳作服可能仅包括汗衫和裈(或衤曼裆)各一件,或者多一件长袖、半臂而已,如前举敦煌雇工契所列。敦煌壁画所见农民也常见如此打扮,不穿袍衫而仅着半臂、汗衫。

综上,唐代日常男装的完整层次,由内之外分别是内层衣汗衫、裈、袜、巾子,中层衣半臂(或长袖、袄子)、袴,外衣袍(或衫)、靴、幞头、革带。如今日的西服套装一般,里衣可单穿(比如衬衫),外衣、中层衣不一定必须全数穿着,但有外衣则必有里衣,次序不可错乱。除此之外,男服还包括各种接靿(一种套裤)、臂褠(套袖),以及挂于革带上的各种佩饰,不一而足。

作为一名不需要参加重大礼仪场合的普通男性,至少备齐了这些衣物,才能在唐朝安然度过一个冬春。

注:

好多朋友都关心夏天怎么办,其实前文有提,冬、夏时服(常服)的主要差别在于面料上,夏天用轻透的纱罗单衣,冬天用厚重的绵衣,样式并没有区别。我们要知道,唐代高级的丝绸罗、纱是可以非常轻透凉爽的,纱至轻薄者称“轻容”。元和十三年,元稹就曾寄了一匹绿纻丝纹布和轻容纱给身贬江州司马的白居易,白居易请夫人裁成绿纻丝单衫和白轻容纱单袴,便是一套夏日所用的轻薄外衣,还写诗《元九以纻丝布白轻褣见寄制成衣服以诗报之》。穿这种布料做的衣服,可能优先要考虑的是里衣是否足够防止走光而不是是否炎热的问题。

另外夏天可以不穿中层衣或者只加薄半臂,冬天则可以在中层衣部分增加长袖、袄子、锦半臂。这是标准常服的情况,相当于现代西方服饰中的职业套装(Business informal)的概念,不论天气多热,一定有外套、衬衫、西裤、领带、皮鞋,不会因为天气而改穿短裤背心拖鞋的。

非正式场合下,在天气炎热的时候也是可以不穿外衣袍衫,只穿半臂、汗衫,甚至只穿轻薄的贴身汗衫、着体衣的,有点类似现代服饰中职业休闲装(Business casual、Smart casual)以及休闲装的概念,衬衫、西裤,短袖衫、休闲裤。

以上是一般士人的情况,如果是仆侍、农民百姓等需要长期露天行走劳作的阶层,穿着就更加随意简单,可以仅穿短袖的半臂,□□仅穿裈或曼裆,或者把上衣脱去、下摆撩起扎在腰间,不穿靴袜仅着麻线鞋,两腿套上接袎方便行走等等,就类似劳作装、随意装的概念。

总之古代穿着的情况其实并没有和现在差很多,而需要加入身份、场合的概念去理解。轻松的T恤、短裤只能是学生或者最非正式休闲时的着装,现代正式场合的西服三件套一样不简便不凉快,若是更重大的礼仪、庆典场合,也还是需要穿着更加隆重不便的礼服。喜欢迷情大唐之爱抑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迷情大唐之爱抑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到泽雨轩(www.zeyuxuan.cc)

看剑来

最新小说: 重生后,心机殿下被我娇养了 长剑与君舞 多面太子和他的谢大人 穿成咸鱼女配后我成了卷王制造商 赤轮 救赎反派的小莲花 安晴定雨 乐鸣天下情难却1 凰女重生 甄嬛传重生之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