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都市生活 > 市井风月 > 第81章 编钟事件(大章二合一)

第81章 编钟事件(大章二合一)(2 / 2)

杨国清正陪着宋佳在参观那套编钟。

“杨主任,您找我?”

“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下……”

宋佳:“杨主任,我们认识。”

杨国清:“你们认识?那这事就方便了。宋老师他们音乐学院,想请我们这边帮忙,给编钟调音……”

宋佳:“看到咱们这边已经复制出来了一整套编钟,真是太好了!杨主任,您能不能把这套借给我们用一下,演出结束,保证完璧归赵。”

杨国清:“完全没问题,兄弟单位,都是为了国家。”

宋佳:“我代表音乐学院,先谢谢杨主任了。另外,这套编钟,我们带回去之后,还需要调音,可能会有一些小小改动。”

杨国清不理解:“改动?怎么改动?为啥要改动?”

宋佳:“这涉及到音乐的专业知识。编钟也是一种乐器,需要定音,确定她的音阶和音色。改动嘛,就是在局部的某些位置,进行打磨,让它的音阶更准,音色更好听……”

杨国清:“这样啊。我觉得这套编钟的声音挺好听的,你可以先试一试。哦,钟锤在那边……”

宋佳取了钟锤,开始敲击。

一只接着一只,逐个敲过去。

她一边敲击,一边侧耳倾听。

标准的一钟双音!宫商角徵羽,五音十二律!

清晰完整的三个八度!

这套编钟,完全没必要重新定音调音,是相当完美的成品!

宋佳又细细地敲了一遍,越听越是惊奇!

怎么会有如此完美的编钟?

宋佳:“杨主任,这套编钟,你们请哪位大师定音的?”

杨国清诧异:“没请谁定音啊,做好了就搬到陈列室来了。”

宋佳:“不可能。这套编钟是谁做的?”

杨国清看向李卷土:“他们班集体做的。”

宋佳大眼睛又开始对着某人扑闪:“你会定音?”

李卷土:“略懂。”

你又略懂?

宋佳又看向那5只个头较大的编钟,问道:“这5只编钟上面,也都记录着古曲?”

李卷土:“可能是吧。”

可能?

宋佳盯着这几只编钟的纹饰,看了半天,没看明白。

篆字她不认识。

那些奇怪的纹饰符号,她也不会破译。

宋佳重新看向杨国清:“杨主任,这套编钟,我们需要抓紧研究,我今天能带回学校吗?”

杨国清:“你开车了吗?怎么拿回去?我们可不负责送货。”

宋佳:“我去打个电话,让学校派车来。”

李卷土:“杨主任,这没我什么事了吧?”

宋佳:“不行,你不能走,你要跟我回去音乐学院,破译这些乐谱。”

李卷土:“主任,我是咱们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的学生,不是他们音乐学院的学生。我还有好多功课呢,旷课怎么算?考试不及格怎么算?”

你门门功课都是优,连一个良都没有,你会考试不及格?

这是想跟人家讲条件呢,我可不搀和。

杨国清:“对。这套编钟可以借给你们,我能做主。毕竟编钟不存在旷课,也不存在考试不及格。但是你们想借人的话,需要按借调手续办理,原则上,我们系里是不反对他帮助兄弟学校的,但你们首先需要征得李卷土同学本人的同意。”

宋佳:“好的。杨主任,我先去打电话汇报。关于后续的事情如何处理,让我们领导来决定。”

宋佳打电话去了。

李卷土立刻开溜了。

这次溜得很彻底,直接出了学校,走了。

通讯落后的年代,也不是全无好处。

一个人想躲起来,不容易被人找到。

初冬时节,黄昏时刻,天气已经冷起来了。

李卷土晃悠到农贸市场,集市都快散了。少数人还是有的,比如下班较晚的,还要路上买菜回去给一家人做饭的,就抓紧黄昏的最后一刻。

李卷土逛到卖肉的摊位。肉已经卖光了,只剩下一条猪尾巴和两只猪蹄,还是不招人待见的后蹄。

包圆了,一共六斤半,花了五块钱。

这年头,连皮带骨头的便宜,贵的是肉,肥肉比瘦肉贵。

卖肉的摊主熟练地用几根稻草一捆,李卷土拎着就走。

回到四合院,正是做晚饭的时候。

“卷土哥,你咋回来了?今天不是周末啊。”

王二丫正在院里,生火燎猪头。

烧掉上面没褪干净的毛。

李卷土随手把猪蹄和猪尾巴丢给她:“一块燎一下,留着明天吃。”

今晚吃猪蹄显然已经来不及了,太耽误时间。

“卷土哥哥,我可想死你了。”

杨豆豆从屋里跑了出来。

“想也白想,没吃的,一边玩儿去。”

扒拉开扑过来的杨豆豆,李卷土进了书房。

快要开饭的时候,李卷土听到有人敲门。

“卷土哥哥,我妈请你来我家吃饭。”

嗯?不是杨豆豆,是杜小月。

杨豆豆是不会敲门的,她会先推门,推不开,再拍门,再喊。

不年不节,请我吃饭?这一定是有事。

李卷土跟随杜小月来到东厢房。

杜老师拎出一瓶酒,二锅头,打开。

“来,卷土,好久没喝酒了,来两杯。”

李卷土清楚,杜老师只是陪客,他们家,小月妈妈才是话事人。

刘秀芳正在往桌子上端菜。

一只烧鸡,一盘猪耳朵,一盘花生米,一盘咸鸭蛋,这四个菜都是下酒菜,显然是新加的,平时吃饭哪能整这个。

还有四个菜,蒸鸡蛋糕,白菜炖豆腐,青椒炒咸腊肉,炝拌土豆丝。

“嫂子你别忙活了,吃饭吧。”

喝酒吃饭,刘秀芳也没着急说事,李卷土也没问。

酒桌上谈事,好像已经约定俗成。好像不吃点喝点,就谈不成事。

无论市井小民之间的生活琐事,还是达官显贵商务会谈,都这么搞。

谈事呢,也不能刚一上桌,就开始谈。必须有个过渡,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差不多了,才切入主题。

约定俗成的东西,一代一代传承下去,逐渐就会形成一种社交文化,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融入进来。

一旦形成文化,就很可怕了。

这里的可怕,不是贬义词,可怕是一种敬畏,对文化的敬畏,敬畏这种一代代的传承。

泱泱华夏,一代一代人,千年万年,不间断的传承,点点滴滴不断相互融合,才形成了文化。

这种不间断而且系统性的文化积淀,进而形成文明。

东西方文明,最根本的差别,是各自形成的文化。

文化,往往比法律更有力量。

扯远了。

继续回来喝酒。

杜老师酒量有限,二两小酒下肚,话就多了起来。

“卷土啊,你是大学生,我没上过大学,但也是老牌师专毕业,也学过历史,教书也有十多年了,怎么看不明白现在的社会了呢?”

李卷土捧哏:“有啥看不明白的?”

杜老师:“你看啊,我十多年工龄,几乎年年优秀教师,任劳任怨,工资也不算低了,每个月七八十块,偶尔还有奖金,收入应该算不错吧?”

李捧哏:“很不错。”

杜老师看了媳妇一眼,继续说:“你嫂子呢,小学毕业没考上初中,只有小学文化,但是人家现在赚钱比我多多了,一个月顶我三四个月,跟谁说理去?”

李捧哏:“勤劳致富,那是嫂子能干。”

杜老师:“教师不勤劳吗?我不勤劳吗?我还是优秀教师呢!”

这特么,怎么说呢?

你这不是抬杠吗?

李捧哏有些捧不下去了。

李卷土:“社会分工不同,三百六十行呢,不能都去做老师,也不能人人都去摆摊卖茶叶蛋。”

刘秀芳发话了:“卷土兄弟说的对。现在城里摆摊的,也越来越多了。我打算不摆摊了,开一家早餐店。”

李捧哏:“地点选好了吗?”

刘秀芳:“找到了两家,一家临街,但房租太贵,一家不临街,在胡同里,房租相对便宜。我有点拿不准,卷土兄弟什么时候有空,请你帮我看看。”

李捧哏:“没问题,正好我明天没课,就明天吧。”

刘秀芳:“那好,明天我也不出摊了,去看店。”

自从杨春花开了店,刘秀芳就一直羡慕。

都是一起摆摊的,人家现在不用再风吹日晒雨淋的,自己还要看天吃饭,能不羡慕吗?

最关键一点是,开店赚钱比摆摊多多了!

刘秀芳暗暗盘算了好多遍,杨春花那个小吃店,现在每天都有上百元的进账,去掉各种成本和费用,每天至少能赚50块钱!

一个月就能净赚一千五百块!

自己摆摊,半年才能赚这么多,杜老师上班,一年也赚不到这么多。

刘秀芳开店的欲望是异常地迫切!

……

第二天早上,四合院的人早早起床了,杨春花带着两个小丫头忙活早餐店,是起的最早的一拨。

杨豆豆蹭杜老师的自行车,一起去上学,杜小月自己骑车上学,她已经初二了。

这些人都走了,小院也清静了,李卷土才悠悠起床洗漱。

刘秀芳站在东厢房门口喊:“卷土兄弟,早餐我已经做好了,大米粥和包子,吃完咱们就走。”

两人吃完早餐,刘秀芳推出三轮车,说道:“你上车,咱们骑车去。”

李卷土:“我来骑吧。”

刘秀芳:“我骑习惯了,路也不远,上车。”

李卷土没再坚持,安然上车。

路果然不远,出了胡同,拐过一个街角,就到了。

李卷土一看,这是一家自行车修理铺。

刘秀芳解释:“这家房东要涨房租,修理铺的老板嫌涨的太多,不划算,就要退掉。这家铺子原来的生意还可以,主要是靠攒车赚钱的。现在大家都去买新车了,二手车也可以买卖,还便宜,他家生意就差了……”

喜欢市井风月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市井风月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

最新小说: 情感主播 阿林传 道主:从做梦开始 重生系统归来 家长里短之大狗二狗 文娱帝国 文娱万岁 浮庸行道难 光霞庄园 我真不想靠反串出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