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毕业分配
老二武志国:“老三,你是不是读书读傻了,你不会故意考不上啊?”
老四何建军:“他不用故意,使出吃奶的劲,都未必能考上。”
乔山:“考不上更惨,我要被抓回去成亲生娃……”
岳东升:“这是喜事啊,洞房花烛夜啊!”
乔山:“女方我都没见过,传说是个夜叉。”
老五齐为民:“为啥会这样?那夜叉一定不一般。”
乔山:“夜叉的家世好啊,伯父是归国华侨,舅舅是副州长,我是要去当赘婿的。”
岳东升:“听你这一说,人家还未必看得上呢,你高兴得太早了。”
乔山:“岳小六,我这是高兴吗?我是伤心难过有没辙啊。世上多好好姑娘啊,我还没来得及去追求呢,可惜了这花花世界啊……”
李卷土忽然问:“老三,你家干嘛的?”
乔山:“挖煤的。”
李卷土:“那你没救了,自求多福吧。”
乔山:“为什么?”
岳东升:“这还不明白,倒霉呗。因为你家是倒腾煤的。”
乔山:“小六子,走,咱俩出去单练!我给你全身按摩!”
武志国:“你俩消停点,听听老大有啥打算。”
李卷土:“我回家乡吧。老二,你有啥打算?”
武志国:“我也是被家里安排了,咱们这专业,进兵工厂锻炼吧。”
李卷土:“你家是部队上的?”
武志国:“算军人之家吧,祖辈父辈都是当兵的。”
李卷土:“老四,你呢?”
何建军:“我家里给我起这个名字,本来是希望我长大参军的,毕竟那个年代,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啊。结果我一不小心考上了大学,我家在辽西小县城,家里人在县城武装部工作,管民兵工作的,清水衙门,啥背景没有,对我毕业分配帮不上忙,我就听天由命吧,分到哪算哪。”
李卷土:“老五,你呢?”
齐为民:“我家三秦省陀州农村,时代农民,几代人好不容易出了我一个大学生,都盼着我从此走出农村,光宗耀祖……我成了他们几代人的希望,活得累啊……”
李卷土:“老五,压力别太大,你已经光宗耀祖了。陀州我知道,有机会去你家乡看看,那里广阔天地,还是大有作为的。”
齐为民:“我的家乡,除了黄土,就是黄沙,缺水缺电,山沟沟里只能种点果树,都不长庄家的,羊都找不到草吃,生活大不易啊。老大你那个桃树的项目,我怕我们那里根本养不活。”
李卷土:“这个项目急不来,到时候再说吧。小六子,你有啥打算?”
岳东升:“我啊,多半也是回老家的命。三甘省啊,还不如老五的三秦省呢,位置更偏,环境更差,条件更艰苦。各位哥哥将来来看我的时候,记得多带点钱啊,我们那不但缺水缺电,更缺钱。”
李卷土心里默默叹息:我的水阵盘啊,你究竟在哪里呢?
……
这个年代的大学生属于稀有动物,这一年,全国高校的大学毕业生仅有五十多万人。不比后世,每年动辄七八百万的大学生毕业,就业都成了问题。
如今虽然出现了下岗潮,但大学生就业还是不成问题的。
僧多肉少。
用人单位还是抢着要的,很多单位都是提前来学校预定的。学校专门有一个部门,毕业分配办公室,负责协调统筹安排。
国家重点用人单位,当然要优先满足,然后才是各家单位排队等候。也有单位直接指定要某某人的,这就需要三方协调了,一般都是毕业生自己托关系,请用人单位来学校要人的,校方一般也会满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本人的意愿。当然,用人单位需要给学校一些经济补偿,培养费嘛,你这种情况,不属于国家定向分配,是计划外的。那么,国家培养人才,也是花了钱的,你们单位不能白用,所以要交钱。
……
这一天。
毕业班的同学们正忙着准备毕业答辩的时候,系主任杨国清迎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京都音乐学院的教授钟伯鸣。
这俩人之前是认识的,因为参与复制国宝文物编钟而相识。
钟伯鸣:“杨主任,你们学校真是人才辈出啊,我这次来,是跟您要一位毕业生,还希望您能成全。”
杨国清:“钟教授,您过奖了,高校之间,互相帮助嘛,这点友谊还是有的,培养费我做主,就给你们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