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京城来信
街边早点摊。
李卷土正带着李香水吃早点。
豆浆,油条,豆腐脑,包子,馒头,花卷,小米粥,茶叶蛋……
丹江城的早餐基本都是这些品种。
香水边吃边问:“你把钱先给了那个老汉,不怕他不给你干活吗?”
李卷土:“社会上,基本的诚信还是有的,尤其是中老年人,一般比小年青要靠谱。”
香水:“你怎么能这么说?瞧不起年轻人?你不也是小年青吗?”
李卷土:“讲不讲诚信,要看诱惑有多大。一百块钱,诱惑不够大。那老汉虽然也贪财,但他如果守信,赚得会更多,所以他一定会努力去干活的。”
香水:“那如果诱惑足够大呢?比如一万块?”
李卷土:“我傻啊,给他一万块?”
香水:“我是说如果,假设一下……”
李卷土:“你这想法要不得,轻易不要诱惑别人,容易伤人,也伤己。”
香水:“谁要在丹江城开豆腐坊?你自己吗?你不上班了?”
李卷土:“我当然要上班了,就随便调查一下。”
香水:“随便调查一下,就花那么多钱?”
李卷土:“你别总盯着钱,掉钱眼里出不来咋办?”
香水:“你就败家去吧。我今天就回家去了,学校下个月才开学呢。”
李卷土:“你是住学校宿舍,还是住我那小院?”
香水:“当然是住宿舍了,好不容易离开家,终于自由了,难道还要再受你管?我才没那么傻。”
李卷土:“随便你。缺钱花就来找我,你哥我现在,别的没有,就是钱多。”
香水:“我回去就告诉咱妈。”
李卷土:“你如果不想要零花钱了,就告去吧。”
香水:“看你今后表现吧。”
李卷土:“看把你能的。我给你留个电话,我办公室的,你来学校报到,提前打个电话过来,我去接你。”
香水:“老妈说要送我上学,顺便过来看看你。”
李卷土:“来吧,我带她在城里好好逛逛。”
香水:“没啥意思,城里的菜市场,跟乡里赶集也差不多。”
……
李卷土把妹妹送上了长途汽车,也逛起了菜市场。
民以食为天,菜市场永远是一个城市人气最旺的地方之一。
这年头还没有生鲜超市,市民卖菜只有去菜市场这一个途径。
菜市场的豆制品,主要是水豆腐和干豆腐两种,水豆腐1毛钱一块,干豆腐5毛钱一斤。还有一种豆腐皮,晒干的那种,南方叫腐竹,北方叫豆腐皮。
再有就是青方和红方了,一寸见方,半寸厚,块头都不小。容器更大,是大坛子装的,一坛子能装几百块。价格也便宜,2分钱一块,谁买自己带碗来,或者带个罐头瓶子来,买得多的,还能送点汤汁给你。
不是每个人都吃得惯这个口味,但喜欢的人是真喜欢吃。有些老酒鬼,一块青方,一块红方,那就是两个下酒菜了。
李卷土粗略算了一下,青方和红方,这个价格,这个份量,基本没啥利润可赚,也就是赚个热闹。
李卷土花了一块钱,青方红方各买了一些。回来尝了两口,就全丢掉了。
盐放多了,口味偏咸,豆腐粗糙,豆渣没过滤干净,味道也不咋地,卤汤调制差了很多。
一分钱一分货,果然有道理。
第二天又是周一,李卷土照常上班。
花珍香拿着几份报纸和杂志进来,有华文的,还有外文的。也就科委信息科有这待遇,其他部门很少有外文资料。
“科长,有你的信。”
花珍香把一封信交给李卷土。
京城来信。拆开一看,是乔山写来的。
信中告知了其他几个室友的去处,详细的工作单位和通信地址,还有办公电话。计划没有变化大,乔山在信中还说,他这个信息中转站要撤了,家里托人找了关系,他要去米国进修了,做为两国文化教育交流的使者,成为了研究生的交换生。
出国留学的这股热潮,还是把乔山卷走了。
这个事,对于乔山和他的家族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乔山也想摆脱家庭的束缚,跑得越远越好。家族的想法是让乔山镀金,出国留洋,镀金的成色貌似更足一些。
中转站今后就转移到陈二妮那里,这丫头也在留校读研。
老二武志国,去的竟然是一家造船的兵工厂,留通信的地址是一个可以公开的公共地址,信件要经过层层检查和转发,才能到达他的手里。
老四何建军,去了一家国营大厂,辽西机床厂,当前的工作是机修车间一名技术员。
老五齐为民,分到矿务局下属的矿机设备厂,也是技术员,干的工作是矿机的研发设计制造和检修。
老六岳东升的工作最为艰苦,铜州一家金属冶炼厂,每天都要下车间干活。
读完信,李卷土不禁唏嘘,这就是命运对机械制造专业的安排吗?还真是同人不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