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神功以后,张义在豫州豫樟,带着义父义母。义父义母为人老实懦弱,义母爱钻牛角尖……
义母喜欢吵架,生起气来总是不得消停,总是要吵要闹很久,劝也劝不回。
张义有一天想明白了,他决定给他们足够的银两,并找了个管家好好照顾他们。
临走前,他跪在义父义母家门前,对义父义母道:“孩儿不孝,义母,每当孩儿想沉下心来做件事情的时候,你总是要纠结这那……”
张义的想法义母也不支持,家里总是破败不堪,想好好的过,却总是不停的吵闹,由于张义江湖地位卑微,总是担心这那,义母为人性格豪爽,为人高调,做事情总是欠缺考虑,和张义胆小谨慎的性格却总是格格不入。
“我希望静一静,我也需要静一静,这世上无非就是银两,那怕我张义没有银两也照样活!”苟且偷生的日子张义已经厌倦了,巴结有势力的人,张义也心烦了,张义收拾行李,没带任何银两就出门了。
豫州南郡,江南水乡,洪州新府,物华天宝。来到腾王阁,张义独自一人登上高楼,向远处眺望,江岸波光粼粼、秋天共长天一色。但张义无暇欣赏,此番楼阁有前朝王勃、张乔的诗,又有当代书画家、词人王安石的笔记。
忽然,张义瞅了瞅阁楼,有一副书法格外的显眼,那洋洋洒洒的字,也象征着主人豁达开朗、不羁的性格。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张义朗诵字迹内容。
“这是安石通判的字?”张义不禁惊叹。字里行间无不透着大气。张义惊呆……
这时,突然张义见阁楼下两年轻女子溺水,张义早就恨透女人了,于是他打算不救。
“阿弥陀佛,施主为何不救?”突然一位老和尚走了过来。
“老衲这里有三两黄金,如落你能救人性命,老衲便将这三两黄金赏赐于你……”和尚说道。
“莫说三两,就是三万两,我张义也不救?”张义理直气壮道。
“施主戾气如此之重,是不是曾经受了什么委屈,只是可惜了施主一身的好本领……”那和尚说道。
“对不起,看来大师早已看穿,即便大师不给,我也照救!多谢大师指点!”张义话音刚落,飞降于江边,将溺水女孩捞起,然后用轻功飞到阁楼内。
“施主好功夫呀!”和尚对他笑了笑。
“请问大师法号?”张义问道。
“老衲乃抚州临川人士,字介甫,因不满朝廷文武百官为亲是用,过于阿谀奉承,且国防堪忧,老夫多次上书未果,被贬于老家,任工部侍郎,兴修水利、修建寺庙,扩办学校,前不久在临川大金山寺拜见长老,给我取名法号空然。”
张义紧张到不行,莫非您老人家,就……就是这字画的主人,临安通判,淮南节度使,王安石大人?”
“正是老夫!你还是救人要紧!”话音王安石便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