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历史军事 > 特工之回到清朝 > 第三部 第十九章 选择(3)

第三部 第十九章 选择(3)(2 / 2)

“我交代你的事情都办的怎么样了?”杨一现在算是谈公事了,脸上也严肃了。

方明也立刻严肃的回答道:“事情都办妥了,按照您的要求,一百七十八个普鲁士技术人员和技工,都愿意加如中国国籍,只是普鲁士方面是不是还应该打个招呼?”

“事情办的不错,其他的你就不要操心了,我交给霍夫曼来处理。”杨一脸上又有了笑容。

“不过几个原先的克虏伯派来的人员,他们还有顾虑。西门子那我也没去说。”方明表示了自己的担忧。

“恩,这事我知道了,他们是比较特殊,我再想办法吧。”

马车滴答来到城南,一片巨大的工业区出现在面前,巨大的大门口警卫森严,工业区的附近就是个军营,门口是两个荷枪实弹的士兵在站岗,进去后也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这就是杨一这才来的主要目的地,中国最大的军工集团所在地,皖南制造总局。

下了马车,西门子和一干技术人员都已经等在那了,西门子目前是制造局的总工程师了。这些年在杨一的重点关心下,中国的军工科技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西门子等国内外技术人员的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等技术的大规模使用问题得到了解决,这就大大的提高了军工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技术革新能力。

杨一和西门子是老朋友了,久别重逢当然得热情的握手拥抱一番。简单的介绍双方人员后,杨一在西门子的引领下进入车间,巨大的车间里摆满了一排排的车床,国外招募和过内培养的大批技工正干的热火朝天。经济型电灯杨一早就根据过去的知识让爱迪生鼓捣出来了,车间里已经完全是采用电灯来照明了,电动机的使用大大缓解了蒸汽机带动车床带来的噪音,冶炼技术的发展有使得各种优质的刀具被运用到生产中,枪管和炮管的毛坯生产也采用了冷轧后一次成型的技术,可以说皖南制造总局在军工技术方面,大大领先于世界其他强国了。

随着车床的转动,铁屑飞溅,一个个零件被车了出来,整齐的摆放在一边。再往里走,组装车间内,各种零件在这被装配成一支支步枪和马克沁重机枪。

终于来到一个特殊的车间门口,门口处和别的车间不同的地方是,这里居然还有岗哨。士兵们见到杨一后猛的一个敬礼,然后开门。

杨一忍住心中的激动,进去一看,车间里一片安静,只见到工人们在那不断的把不同地方送来的零件,组装成杨一期待以久的东西,仿照AK47设计和生产出来的中华1型冲锋枪。

AK47,一带名枪啊,结构简单,对制造材料要求不高,可靠,轻便,耐用操作简单,AK47有说不完的优点,越南战争时期,美国士兵经常会丢弃手中的M16,捡起AK47,这就充分说明了AK47的优良品质。5.45口径的AK47火力猛,杀伤力强,有效射程400米,这种1949年设计生产的冲锋枪,几乎影响主宰了半个世界的冲锋枪的设计理念。(写到这里,老断觉得自己有点卑鄙了,不对,是实在太卑鄙了。)

杨一小心的拿起一支冲锋枪,哗啦上膛,觉得还不过瘾,干脆走到一个工作台前,闭上眼睛,深深的呼吸一口气后,开始熟练的把冲锋枪拆卸成一个个零件,又闭上眼睛把冲锋枪组装完毕,这才过瘾。

在场的工人们眼睛都看呆了,没想到还有人比他们对这种新款枪支的结构更熟悉了,不过西门子他们倒是不奇怪,这枪就是根据杨一画的设计图制造的,他们除了对杨一天才的设计和构想叹服外,别的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了,至于方明,杨一花样百出的事见多了,也就不奇怪了,要是觉得奇怪那反而不正常了。

杨一终于看见一支无敌于世界的强大陆军的诞生了,有了这种武器,加上其他方面毫不逊色的装备,中国军队还能有什么对手?一支大量装备AK47的军队,只要一个师,西藏方面的军事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如藏部队的给养弹药的运输难题也就不是难题了。

“杨,按照你的要求,所有的零件都是分开生产的,所有的生产过程都是受到严格保密的。”西门子走到杨一跟前,严肃的向杨一保证到。

杨一微笑着看了看西门子,这个日而曼人在工作上表现出来的严谨和认真,是杨一最欣赏的地方。

“西门子先生,中国有句俗话,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我希望你明白,这也是我要求所有参与制造和生产的外国人加入中国国籍的主要原因。我想你应该理解我的心情。”杨一坦诚的看着西门子。

“杨,我可以加入中国国籍,但我不能背叛祖国,我唯一希望的就是中国和普鲁士这两个伟大的国家,永远都是朋友。”西门子艰难的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这已经是他做出的最大让步了。

杨一微笑着啪啪他的手道:“你是一个正直的人,我感谢你为中国所做的一切,我同意你可以同时拥有两种国籍。”

“谢谢,谢谢您,亲爱的杨。”西门子激动的又一次拥抱杨一。

众人又来到一个车间,这个车间也是警卫森严,这一次里面生产的是杨一设计的轻机枪,来到一挺安装好的机枪面前,西门子激动的说道:“杨,这款枪的设计实在是太天才了。除了在生产加工上难度较大以外,我几乎找不到它的弱点。”杨一一看这枪就乐了,这根本就是自己剽窃德国人在二战时设计的MG34型机枪,这款机枪是德国在一战失败后,受同盟国的协议限制,不得装备生产马克沁机枪,被逼急的德国军队才弄出这款在二战是很具代表性的武器,MG34在火力上可以媲美马克沁,重量也只有21.11公斤,为解决枪管长时间射击后发热的问题,该枪使用了可以更换的枪管,可以说MG34是被逼出来的设计。

杨一过去就喜欢收集各种武器的设计机构图,没想到到了这个世界竟然都用上了,这款杨一改良后的MC34使用的是木制枪托,口径上也缩小到和AK47一样,都是5.45,这也是方便子弹的携带和供应才想出来的招数,改良后的MG34在质量上也大大降低到12.88公斤,在使用和携带方面也轻便了许多。这款枪型杨一给它以新的名字“夺魂1”。

车间里还有同样是口径为5.45轻机枪,都是杨一剽窃后人的设计,再加上自己对枪械的熟悉而改良过的,总的设计都是为了方便部队弹药的生产和补充。

两个小时的参观让杨一心里有底了,走出最后一个车间后 ,杨一问西门子道:“西门子先生,我希望知道这些武器每个月的产量是多少?还有生产上是如何保密的?”

“杨,你是设计者,你应该知道,中华1型设计结构简单,在生产上也比较快速,现在安徽、江苏、浙江三个省有十五家工厂在为这几款武器制造零件,主要部件如枪管的冷轧在由马鞍山钢铁厂一次成型后送到我们这来,为了保密。其他地方生产的零件也都是毛坯,所有精加工和相关数据是绝对保密的,按照你以前采用的流水作业的办法,普通工人只知道其中的一个生产程序,组装车间的工人也是您的部下精心挑选的,在保密上应该没有任何问题,至于产量,中华1型每月可生产500支,如果采用三班制,连续不断的生产,产量还可以增加三倍,至于夺魂1型,你也看到了,一个月顶多能弄出个30挺,轻机枪情况好一点,三班制一个月能生产出200挺。”西门子一口气把所有资料都说清楚,可见他对这里一切的熟悉程度,也可以看的出来,他对工作的负责程度。

杨一听了,眉头为之一皱,全国有上一百万军队,要全部装备上那要等到什么时候?,没办法啊,国家底子太薄啊,杨一又一次深深的感到无奈。

事情总是要解决的,杨一转头对方明道:“你立刻弄出一个方案来,把附近十公里以内的土地都给我征用了,再盖一个这样规模的工厂出来,花上个三年五年的也值得。这事你就放心大胆的去做,前期准备工作你有专断的权利。设计和建设你也要多多配合,富国强兵,我看这强兵要放在第一位。”

(夜宵来了。希望大家喜欢哈,老断这速度,还有犹豫不绝的朋友吗?VIP月票啊,砸过来吧。目前老断前十名的位置还不稳固啊,大家还真得多多帮忙)

喜欢特工之回到清朝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特工之回到清朝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

最新小说: 北宋大表哥 崛起之我的阿根廷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三国突将 我在红楼改气数 重生南美做国王 万事记录 天中游离 吕布从一只麻雀开始的逆转人生 北宋末年的风流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