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艾淳来的批斗生活还算是比较“功德圆满”,怎么说呢?跟真正的批斗比起来,艾淳来就如同生活在一个“世外桃源”里,每天早上醒来,先是到大队里报到,接受组织的思想教育工作,谈反省,表决心,努力改造做人,不为社会主义建设添堵。然后接受组织的批评教育。批斗晨会结束后,就只要到附近的地方收集一些草料作为老黄牛的饲料,运气好一点的话,还能把第二天的饲料也收集好了。到了中午,能得到两个窝头,这是艾淳来一天的食物,千万不要小看这两个窝头。那年头,正常人都吃不上一顿好的,差点都去吃观音土了,不要说被批斗的人了,之所以有这两个窝头,全仗着老百姓们的接济呢,大家合伙凑着口粮送到艾淳来所处的大队,当然,送来的口粮铁定被大队里克扣掉一点,但这个克扣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全部克扣,怎么说呢?全部克扣了。那就竭泽而渔了。老百姓因为艾淳来才送来的口粮。如果一点都送不到艾淳来的手上。那老百姓还会接着送吗?到头来,大队里的那点克扣都拿不到。所以大队里很明白,别看这艾淳来是批斗份子,但绝对是个摇钱树,所以除了那些狗皮倒灶的“政治.问题”,大家对艾淳来还是比较客气的,对艾淳来开展的批斗大会也大都是文斗,这对艾淳来才是最重要的。大家可要知道。在文.革期间,一些文人墨客,大都都是被武斗致伤而死的,更有是活生生当场被打死的,即便没有被打伤打死,也大都因为文人墨客那骨子里的“傲慢”,受不了那样的屈辱,最终自杀而死。到了晚上,艾淳来还要参加一次大队里的总结会,他得向组织汇报自己一天的工作和思想动态。这个也都没有问题,怎么说呢?大家的心都因为口粮的事情而“宽”着呢。不会真来为难艾淳来的,你有汇报、有总结就行了,就算你这总结、你这汇报烂的像是一滩屎,大家也都睁一眼闭一眼的就算是过去了。晚上的批斗结束后,艾淳来就能回到自己的牛棚,早早睡觉,明天早起,日复一日,就这么草草的过着……
在这里顺便说一下当时艾仕帧教授和其母亲的生活状况。母子俩因为艾淳来的问题,所以被划为了“黑五类”(编者按:与红五类相对应。),艾仕帧教授虽能正常的上课,艾仕帧教授的母亲虽能正常的上班,但由于成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歧视,在生活上也因为“黑五类”的问题,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或许很多人会问:上自己的课、上自己的班,何必要去理会人家的眼光呢?但这个“认为”放在当下或许可行,鹤立独行,也是一种很纯粹的生活方式,但要放在那个年代,特别是计划经济下的年代,那你这个“鹤立独行”就行不通了,先来说说上课吧,因为你是“黑五类”,很多学校不能考、很多专业不能触及,哪怕你功课再好,那时候没有高考,完全是组织说的算,你“红五类”,根正苗红,成绩差一点的,去学个技工、职校什么的,成绩好点的,那你就很幸福了,组织可以让你上最好的大学、最好的专业,什么军工专业、外交专业、艺术专业,你随便挑。你“黑五类”,成绩差一点的,那就直接被组织给放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结束,该什么工作就什么工作,这些工作还是远离一线工人的,千万不要小看工人,那个年代是工人就是“呱呱叫”的代名词。通常也就让你去做二线的工作,什么掏粪的、什么制盐的,都是这个“边缘化”的工种。成绩如果好点,那就要看你的人缘和关系了,父母能去走走关系的、拍拍马屁的,组织上的一些关键领导人或许心情一好,得……给你一个营业员、售票员职务,那你得到这种工种,那就得去烧高香了,对于“黑五类”而言,得到这样的工作,已然是极致了。再来说说上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人工资都是一样的,什么工种拿什么工资,都是红杠杠划好的,不能因为你的工作表现好,工资多拿一点,工作表现差,工资就少一点,没这个说法,这就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为何不能充分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的最大问题!那按理说,这个工资都是划分好的,就没有“红五类”、“黑五类”之分了吧?如果你这样想,就想的太简单了。首先“红五类”能拿到好工种,这是毋庸置疑的,好工种,工资就高,一般的工种工资就低,这是明摆着的,“黑五类”就千万不要指望拿到好工种,在这一点上,“黑五类”的工资收入就比“红五类”的少了一大截。其次:计划经济体制嘛,那就得有计划供应的问题。你光有人民币还不成,还得有券,买米买面得有粮票,做衣做裤得有布票,今天家里过年,改善一下伙食,买点肉,得有肉票。明天家里来亲戚,买点零食,得有副食品票……反正你买什么得有票。后来国家放开一些,有计划内和计划外的区分,什么意思?就是有票无票是不同的价钱,说明白一点,就是我拿着粮票去买大米。有粮票。属于计划内的。那大米只要一毛钱一斤。我粮票用完了,直接拿钱去买大米,这就属于计划外的,那大米就要一元钱一斤。这么一说大家能理解了吗?当时的票券就变相的等同于有价证劵,这个没办法,谁让国家执行的是计划经济政策呢?这计划外供应还是后来的事情,在文.革期间,不光有钱。没票压根就买不到东西,这也就成为了“红五类”待遇和“黑五类”待遇的重要区别。计划供应给的券不一样,“红五类”家庭,只要一人上班,全家有计划供应,怎么说?譬如张三是“红五类”家庭,张三有一媳妇,因为有病,不能上班,休息在家里。还有一孩子,在上课。那根据标准。成年男子一天的口粮是8两,成年女子一天的口粮是6两,孩子一天的口粮是5两(编者按:这只是举例,具体标准以文献记载为准。),那这一家一天的计划口粮就是19两。得,19两得粮票一分不少的发放给张三。“黑五类”家庭可不这样,就按实际的上班人口发放,怎么说?譬如李四是“黑五类”家庭,李四被批斗,没有工作,李四的媳妇在上班,儿子在上课,根据“红五类”的标准,这一家三口可以拿到一天19两得计划口粮,但由于是“黑五类”,那只有李四的媳妇在上班,所以李四一家只能拿到一天6两的口粮。这么一解释,大家能明白了吗?这还不是关键的,关键在于当时社会对“黑五类”家庭的歧视已经到了一个病态的程度,怎么理解呢?“红五类”和“黑五类”两类人同样拿着粮票去粮食店里买粮,粮食店里的营业员就把最好的新米卖给“红五类”的那人,把陈米就卖给“黑五类”的人,去肉店买肉,“红五类”的人就能买到五花肉(有肥肉、可以熬油),“黑五类”的人就只能买到瘦肉、猪头肉,这一点都没办法,因为粮票和肉票上就只显示计量单位,并没有明确是什么米、什么肉,卖肉的、卖米的这么做,压根就是“合理合法”,你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这种待遇、这种歧视是艾仕帧教授母子所必须要接受的。艾仕帧教授母子俩相依为命,虽然他俩所受的屈辱还不至于像笔者刚才举例的那样,毕竟艾淳来还是颇受老百姓热爱,但整个社会的风气都在那,不受到委屈是完全不可能。从这一层面上来说,艾淳来受到更多的是体力上的折磨,而艾仕帧教授母子俩则是受到精神层面上的折磨更多一点……
艾仕帧教授母子俩的生活状况做了简单的交代后,那笔者还是要重点来描绘一下艾淳来之死……
如果说,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那或许还算是一个相对不错的结局话,那接下来的一切就是艾家噩梦的开始……
俗话说的好:人怕出名猪怕壮。艾淳来能够这么“幸运”的被批斗完全是来自于他的名望,这个名望给他带来“幸运”的同时,也给他带来了不幸。有一些人终究会眼红了,对于艾淳来这样的批斗,显然是看不下去了,于是就制造出了一个留言:巧儿和艾淳来有染。
这个谣言在这个年代都会传的满城风雨,更何况是在那个年代呢?最先沉不住气的就是穆大壮了,得知自己的媳妇和艾淳来“不守规矩”后,先是把艾淳来生生的痛揍了一番,随后拉着艾淳来到了大队上,让组织出来支持公道。那个年代的组织领导,特别是村支书、大队书记,其领导艺术有多么的烂,穆大壮属于“红五类”,说的话就是革命真理,你艾淳来是“黑五类”,任凭你说破天,也是“天方夜谭”。再加上艾淳来五官清秀,文质彬彬,而穆大壮五大三粗、黑不溜秋,组织领导一边倒的相信艾淳来“这厮”引诱了人家的媳妇,不识好歹。就这么莫名其妙的按上了“勾引良家妇女”的罪名。这里面最为关键的人物“巧儿”突然失声,没听到她的只言片语,也有明白人想询问一下巧儿的意思,毕竟人家的话能直接决定该起事件的真伪。结果呢?组织领导说了,这么丢人的事情还让人家的媳妇出来说话?这不是折煞人嘛……
面对这么一起毫无来由的糊涂官司,艾淳来只能任由组织发落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