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倭寇此次兵锋直指北京,就是要要逼迫我们签订城下之盟。我大清仍有强兵悍将在,岂能对倭寇俯首称臣?不战而溃,主动献降,朕绝对不当这样的昏君!庸君!”
奕劻:“不和谈也可以……但是倭寇已经近在咫尺,离北京城最近的海岸,也不过六十里。敌人一旦从海上登陆,转眼间就能兵临城下,毫无战略纵深可言。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就是从海上登陆,直抵北京城的。
那时候开始,就有了迁都言论了,但因为各种缘由,都耽搁了。如果要持续作战,就得将朝廷前往内陆地区,眼下时机已经成熟,何不趁此机会,完成迁都的事宜呢?”
光绪:“迁都之事……事关国本,不到万不得已,不可如此草率,此事暂且不议……”
还没等光绪说完,奕劻竟然插了句话:“皇上,现在就已经是万不得已了,晚了可就来不及了……”
光绪一脸恼怒地说:“朕都说了,此事暂且不议,难道你没有听到吗!”
奕劻:“是……”
荣禄:“皇上,日寇来势汹汹,进展神速,眼下北京城已经是岌岌可危,若是皇上皇太后出了点闪失,臣等玩死难辞其咎。臣恳请皇上皇太后,先携一众王公大臣外出避难,留下将士们死守北京,以防不测。”
光绪冷笑了一声,“逃?我们要逃去哪儿?日寇的铁蹄都已经踏足盛京了,如今又要兵临北京城下,难道还要朕像咸丰爷那样,弃京师北逃吗……”
荣禄:“往北仍然无法摆脱日寇的纠缠,还是往南好,日寇打不到南边……”
光绪:“住口!你的意思是,要将山东以北诸省拱手相让给日寇吗!朕绝不做此失地之君……”他最后一句本想慷慨激昂地喊出来,然后话到嘴边的时候,却不图提不起劲儿来了。
荣禄:“可是……眼下皇上与皇太后的安危才是最要紧的,还请皇上早做决断,晚了,可就来不及了……”
翁同龢:“皇上,迁都、避祸等都是下下之策,眼下的局势,还不至于此,我大清在直隶一带,仍然有十万精锐。皇上再下一道圣旨,让山东及山海关一带的驻军发兵勤王,与日寇决一死战,何惧他小小倭寇!”
后党大臣听完,先是用不耐烦的眼神望了他一眼。奕劻:“翁师傅壮哉,我们在这里说了这么久应急之策,你一句话就给解决了。要是耍耍嘴皮子,就能让日寇退军,我们也不用在这里争吵这么久了。”
翁同龢冷冷一笑,“大清就是有那么多的贪生怕死、临阵脱逃之辈,倭寇才敢在我天朝境内肆意妄为,狂犬吠日!”
荣禄:“翁师傅骂的好,这一句,不仅把日寇骂了,还把在场所有臣子都骂进去了,可谓是一箭双雕啊。听翁师傅此番言语,想必也是胸有兵家韬略之人,才会对兵将之无能如此义愤填膺。
看来,眼下的局势,除了翁师傅外,已经无人有把握坐镇京师,指挥作战,稳定局势了。翁师傅何不投笔从戎,率领我天朝雄师东进御敌,救国于危难啊?”
翁同龢一听,脸上先是露出一丝慌张的情绪,随即又向他们投去一个不屑的眼神,“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带兵打仗岂是儿戏?老臣只管做好分内职责便是,前线的武将与统帅,也应当做好自身的本分,若是作战不力,贻误战机,致使皇上陷于险境,便是不忠不义。”
接着,他又抬起头来对光绪说:“皇上,天津原本乃是李鸿章的防务辖区,朝廷早已令李鸿章严防死守,击退来犯之敌,如今倭寇竟然能如此轻松便等上岸,越聚越多,如履平地,致使京城陷于危机当中,臣恳请惩戒相关官吏,罪魁祸首便是李鸿章,臣请杀李鸿章祭旗,以谢天下!以儆效尤,以振军威!”
喜欢重生晚清之扭转乾坤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重生晚清之扭转乾坤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