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拐,右拐,马上!”
常神使大吼着,开船的农仕火急火燎的操作着。
其实根本不用常神使和杨动提醒,农仕就已经启动了引擎。
和之前小岛突兀的出现在探测器中一样,在杨动大吼之前,农仕就发现探测器中突兀的出现了一个闪烁的红点。
有一个巨大的海面建筑,就在距离游艇极近的地方!
什么东西会突然出现在海面上,鱼?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海雾,并没有让人疑惑很长时间,游艇急速向右驶去时,巨大的排水声,也从左侧哗哗响起。
“停船,船灯全部打开!”
常神使下令后,农仕立马打开了游艇周围的大灯。
刺眼的灯光,立马从游艇的外面那一圈亮起,舱顶的大灯也对准了左侧。
哗哗、哗哗。
排水的声音越来越近,总算让游艇避开危险的农仕,也有空看向了外面。
咕噔!
船舱里、甲板上,所有人都咽了口口水,屏息凝神的看着一个高达数层楼的青色物体,透过白雾一点点露了出来。
这不是鱼,更不是什么怪物,而是一艘船!
“那、那是船?”
灯光刺破白雾,随着大船的靠近,对流也把雾气吹散了些,让人们能看清这是个怎样的庞然大物。
这是一艘全木质的古老船只,船身吃水的部分镶着钉子和铁皮,腐烂的木头显示出其年代的久远。
这艘船太大了,在这种距离下众人在游艇上看到的就是一堵木头的大墙。
“离远一点。”
杨动嘱咐了一句,农仕立马开着船微微往右侧移动,这才勉强能看清船的半遍样子。
这艘木头大船,足有中型航母大小,只是一个船头就看不到边际……当然,这是因为白雾遮挡的缘故,根据杨动推测,这艘船的宽度足足得有五十米左右。
船上竖着高高低低八、九个桅杆,远远的看上去直通天际,海雾遮挡住了顶端。
饶是如此,也能猜测出这桅杆立起帆来的时候,会鼓动多强劲的海风。
这种规模的古代船只,太不可思议了!
穿身上裹满了青苔和海藻,密密麻麻的藤壶吸附在上面,跟一只只眼睛似的,给人一种头皮发麻的感觉。
如果有密集物体恐惧症患者在这里,看到后非得晕过去不可。
船的甲板上,还隐约能看到几个圆柱形的影子竖在那里,人般大小,却因为浓雾的原因看不清是什么。
杨动、常神使,还有那几个密探,看着这艘巨型帆船都呆住了,一时间忘记了这艘船出现的有多诡异。
这种堪比中型航母的船只,每移动一点点,都会带起巨大的风压。
而在风微微吹散浓雾的时候,大家也都发现,这条船上用堪比人手臂粗细的麻绳,捆着年代久远的麻袋,和涂了红漆的木箱。
因为年代久远的缘故,麻袋和和木箱都露出有缝隙,里面露出的一些东西,竟然反射着游艇这边照过去的光。
一个密探皱起眉,指着木箱问:“那里面装的是什么?”
“反射金光的是黄金,明晃晃的,是瓷器。”
一个颤抖的女人声音响起,转头看去时,就见船舱那边裹着一身厚重羽绒服,打着哆嗦的将思瑶走了过来,看着那边的大船,一脸的激动。
“你怎么来了?”
杨动看她脸色白的可怕,带着关心的问了一句。
“外面动静这么大,船刚刚又急转弯,我睡不着。”
将思瑶强压着激动,脸色发白的说:“有望远镜们,看看上面是不是有大明朝的标志。”
“大明朝?”
杨动愣了下时,将思瑶才轻声说:“古代能有财力和技术建造这种大船只的,就是明朝了,你总该知道郑和下西洋吧?”
“这个我还是知道的,你的意思是,这艘船是那时候的?”
“除了明朝,我想象不到古代有哪个国家,有造出这种大船的本事。”
将思瑶点了点头。
郑和下西洋是明永乐年间的一次海上航行活动,距今六百多年。
郑和七次出海,后世对这件事的描述数不胜数。
据说他最远的地方到达了非洲东岸,深入印度洋中。
在很多人心中,闭关锁国就是从明朝开始的,下意识的以为这个朝代并不强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