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年间,张良有一天在桥上散步。看见一个老头的一直鞋子掉到了河里却不能自己取回来,正在发呆。
张良匆忙,看看那只鞋子有没有被冲走。
可是他刚走过去,就听老头说:“把我的鞋子捡起来!”
张良匆忙下去吧鞋子捡起来给老头。
老头却不接鞋子而是吧光溜溜的脚伸到他面前说:“给爷穿上!”
张良老老实实的给他穿上鞋子。
老头看着张良,笑了一会才道:“孺子可教也!”
后来几经考验自后,张良得到了一本《太公兵法》,从此协助刘邦成就霸业。
后人说张良为人心善,尊敬长着。
可是谁又知道,张良第一眼看到老者的时候就已经有些怀疑了。
在桥上走路,鞋子调到河里,这是第一个疑点。
鞋子掉下去的位置正好没有被河流卷走,这是第二点。
老者毫不客气,让他下去捡鞋子,捡来之后让他给穿上这是第三点。
古人除了父子母子等长幼关系,哪里有互相穿鞋子的道理?
综上所述,张良自然判断老者不是一般人。
老者既然能写出兵法,自然不可能试探的时候留下这么多疑点。所以他考教的不是张良的孝义,而是他的智慧。
如果他不够聪明,是不会坚持道最后的。
而此时司马训的想法和老者一样,这个吕阳,孺子可教!
他虽然话说的好听,但都是场面话,落到实处,大家心里都明白。
吕阳如果真的被他打动了,认为他是一个好人,那他只能是一个江湖人。
这种人,一杯毒酒而已,对他司徒训来说没有什么用处。
而吕阳能够给他制造气氛,巧妙配合。这就是一个高人,是真正的可以用的人才。
听了吕阳的话,司徒训哈哈一笑,大手一挥,意气风发道:“我司徒家的男儿岂能是纵容苟且之人?我家先祖绞尽脑汁,用尽一生的力量,先驯服了船帮,又剿灭盗贼。最后制服了蒙古人,可以说是大快人心啊!”
吕阳听了,脸上立即一脸崇敬道:“令祖上果然是人中豪杰!为我汉人伸张正义!这才是我汉家男儿的本色,吕阳佩服!”
司徒训哈哈一笑,谦让道:“哪里哪里!不过是为民除害而已,公子不必赞誉!”
吕阳哈哈一笑道:“一己之力平三害,岂能是过誉呢!江州今日天平仰仗令先祖的功劳!这是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大忠臣呢!”
司徒训听了他的话,突然脸色一变,喟然一叹,眼圈瞬间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