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吴越过往
迎着阳光,王禅终于还是离开了虎踞镇,这一切于他而言才是一个新的开始。
“赵爷爷,现在你是不是该给我讲一讲吴国的故事了。”
王禅并不喜欢坐在马车内,相反夏日的清晨,空气十分清新,鸟儿在路边鸣唱,透着阵阵花香,坐在马车前面,反而十分舒爽。
而他怀中的小白虎,自然也对这一切充满兴趣,四处张望,憨态可掬。
“小公子,你该已捉摸得差不多了,不过既然你问起,老朽也不妨跟你讲讲,就当这一路之上解解乏了。”
王禅一笑,坐在赵伯身边,到是一高一矮,一老一少,相得益彰。
“吴国始祖亦是大周王朝王候贵胄,是文王伯父,亦是性姬。
当年周太王有三子,泰伯、仲雍、季历。
季历有子姬昌,十分聪慧,太王有意传位于他。可传位有祖训之制,需传于长子,也就是泰伯。
为此太王一直郁郁寡欢,怕传位于季昌引起兄弟不和,也是左右为难。
泰伯与仲雍知道父亲的意思,心有孝意,也无意夺位,有心成全于父亲,同时也对季昌十分信任。
为解父亲之忧,两人就借机会,偷逃到了江南一带,定居梅里,远离周太王属地,自建勾吴古国。
泰伯有大智,虽然为贵胄,却与当地百姓主动融和,学江南习俗与文化语言,并且把中原文化带入吴地,从此吴地开始兴盛。
泰伯死后并未传子,而是传位于其弟仲雍,自此在吴地也才开始传位于兄弟的继位之礼,也影响了勾吴数百年的国运。
至武王胜殷商时,已传五代。
武王念其德行,特在吴地封为吴国与虞国,正式成为大周列国之一。
至传位十二代时,晋国强盛灭了虞国,尽管如此,吴国并未因此衰败,由引反而引发吴国兴盛。
至百年前,继位者吴王寿梦,胸怀大志,也广施仁义之举,深得人心。
后有楚国流亡大夫因与朝中大将子反有仇,逃往晋国,成为晋国巫臣。
晋国因当年庄王伐宋出兵救宋,反遭宋联合楚国大败之后,一直对此耿耿于怀。所以就着巫臣出使吴国,取得吴王信任,帮助吴国建制军队,传教于用兵之法,车战之术。
从此吴国与中原各国才有诸多交往,并与晋国结盟。
寿梦为吴王期间,正是楚共王之时,两国互有攻伐,并不显强弱之分。
寿王有子四人,分为诸樊、余祭、余昧、季札,其四子季札(也称季子)为人贤能,寿梦本想传位于他,可他却百般推辞,寿王终时,还是传位于长子诸樊。
诸樊本不愿接受,可无奈季札却不想继位,还说长子继位天经地义,若诸樊欲让他继位,他就会远走他乡,下田归农,严守始祖泰伯之贤。
后来诸樊只能重用季札,让其出使齐、鲁、郑、卫、晋等列国,与各国交好。
兄弟四人,前三皆按兄传弟之俗,欲想让季札继承吴王之位,可在余昧死时,季札自知无法推脱,反而逃出吴国,至余昧之子僚成为吴王。
可正是季札之脱,为吴国国君之争埋下伏笔。
诸樊有子名光,余昧死后,他觉得本该传位于季札,也就是他的四叔,可季子不愿继位吴王,那么若要传于儿子,那也该传于诸樊的儿子,因为四兄弟之间,诸樊是最早继位的,也就是他公子光。所以一直心中隙,不服于吴王僚的管束。
可吴王僚却十分大度,对公子光十分信任,委以重任,在朝中也与兄弟相称。
少时曾与你讲过,当年楚平王之前,曾有楚国大能之人伍子胥,后因受费大夫排挤,逃往吴国。
当时他曾建议伐楚,可吴王僚却并不采用,因为公子光知道伍了胥名为伐楚,实为想为其父兄报仇,所以百般阻挠。
而公子光私下又十分欣赏伍子胥,伍子胥也看出其中这意,意图讨好公子光。
伍子胥有一好友之子,武技高超,在列国之中难有敌手,就介绍给了公子光,此人名专诸,是一个江湖侠客。
数年后,季札出使晋国。
而吴王僚的两个弟弟正在伐楚,国内空虚。
公子光觉得时机成熟悉,促使专诸刺杀吴王僚,顺理成章成为吴王阖闾。
后来,就算季(子)札回吴,也并无意见,服从吴王阖闾之位。
自吴王阖闾之后,吴国终于走向强势,而楚国正是昭王当位之时,吴国连败楚越。
现吴国自是阖闾为王,文有伍子胥,武有孙武,整治朝政,广施法治,吴国这才兴盛一时,力压楚越。”
赵伯自吴建国之始说起,直到百年前的吴晋结盟,才真正让吴国开始走向强大。
再至寿梦吴王四子,直至公子光夺得吴王之位,西征南伐,连败楚越。
王禅听了也是微微一笑道:“人说季子之贤,贤于礼让,连让其兄,至三兄为王,至其该继位于王之时,却临阵脱去,至阖闾杀弟(吴王僚与公子光当为唐兄弟),一切皆是季子不识实务,宇腐所致,吴之盛却也迟了几十年。”
王禅一语以道出季子之贤,其贤若小善,小善若大恶,非贤也。
“小公子,人之性情,实难断定,季子现在也与老朽差不多了,只是吴国兴盛,他也退居深山,求仁得仁,何来大恶。周制礼以束天下,忠孝为先,季子有孝,你不该如此评论。”
王禅一笑道:“禅儿有失,还望赵爷爷见谅,季子之礼,实让禅儿自愧不如。”
赵伯也只是一笑,心知季子受孔夫子之道,所以事事礼让,于赵伯而言也很欣赏。
陈规之束,其心有失,可赵伯还是直指王禅过失。
毕竟王禅生性高傲,又天资聪慧,若是此时不束,怕日后为时已晚。
(这个时候王禅还未习老子道德经,所以不知水流低的道理,季子之让其实并非只受孔子儒家影响,他同时也受老子的影响。)
“赵爷爷,那你再说说越国如何?”
赵伯一听,也是一楞,心知王禅所问,必有所谋,现在吴与越,吴与楚,都有可能发征伐。
而王禅所谋,必定是说服吴王伐越,让楚国从中得利而已,可却与李悝联越之谋背道而驰,有不义之嫌。
可赵伯却也弄不懂,不敢轻易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