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朝堂弄权
清晨,微风轻拂,楚都从梦中醒来,大江上吹来湿润的潮风,夹在明媚的阳光之中带着一丝丝微寒。
楚国的朝堂大殿之上,众臣再次云集,穿戴隆重,队列整齐,大家都在等待着楚王上殿。
十天一次的大朝会是楚国处理国家大事的重要朝会,楚国与它列国不一样,地域辽阔,城郡众多,不可能随时都聚众参与,平时虽然也会举行朝会,但却并不会召集所有朝臣,而且一些城主也不会参加。
上一次朝会是十天前,三城回归,也是楚国的大事,援令新的城主,赐封楚国空缺一年的新的左相国。
而且在上一次朝会上,楚王还依礼封赐了六位上卿,也是当今楚王第一次大赐朝卧,上卿之礼也只有王候列国才有资格册封,一般诸侯甚至连上卿都不能算,上卿是大周天子当年所封朝臣最高的礼遇,时至今日却也成为列王族对朝臣最主的爵位,在楚国也是首次。
而今日朝会也是六位上卿第一次大朝之日,此时朝会已按规矩,在大殿两侧前列分置了三把庄重的椅子,还有六张茶机,受封上卿者可以见君王不行大礼,可以坐在朝堂之上,算是朝臣的重高尊享,如此尊享也向群臣示范,只要忠君爱国,为楚国而谋,自然可以达到受众臣朝陈的尊宠。
众臣右首坐着当朝令尹,楚国百官之首子西以及楚国司败大人子闾,中间的椅子空着,是留给楚国司空子基的座椅。
左侧首位同样坐着楚国三朝元老,上卿大夫申包胥,曾经为救楚国于危难,只身前往秦国,大秦国大殿哭诉七日的楚国贤才。
其次是为楚国赢回巢邑三城,出生就被楚王封为“楚国灵童”的新任楚国左相国鬼谷王禅。
第三位是治城有方,戎边安民,为楚国守北边四城,守楚国北边国门的叶城城主叶公沈绪梁。
子西身后站着的是武将,驻守各处的将军,还有一些远来的城主,以及其它楚国王家世族权贵重臣。
(在此时的大周列国中,武将的地位远高于文官,虽然许多列国称霸实际得益于治理内务的相国,但武将却是可以征伐保国的基石,在诸多列国之中,依然以武将为首,楚国的令尹、秦国的左庶长,齐国、吴国、越国的中将军等都是百官之首,而在楚国右侧依然是最尊贵的一侧,高于左侧。)
王禅一方身后列队站着的清一色都是文臣,有子西、子基、子闾的属下,大部分都是一些异性官员,这些人即不是楚国世族权贵,也不属于任何一个权贵之族的圈子,现在所能依赖的也只有坐在前列的三位上卿了,算起来是王禅此次入楚之后革兴楚国弊端,中兴楚国最大的支持。
这些异性朝臣,也都一心为楚国而谋,却没有太多机会一展所长,重要的职位都被权贵把持,所以他们站在也稍远一些,几乎都是一些偏远卑下的职务。
而王禅身后则站着一个人,此人王禅十分欣赏,这段时日他的下属也与此人接触较多,为破楚都奇案,也成为了王禅另类的助手,他就是司败副职屈江平。
他虽然是司败副职,算是众多异性文臣中职位较高者,可他却并不与楚国权贵有过多交往,平时与那些权贵王族也拘于司败府之事。
而且在司败府,大量案子司败子闾还要仰仗于他,而他是文官,自然也只能站在王禅一侧,此时他依着排位,站在王禅的后面,也算是一种支持。
清晨的阳光,来得有些早,此时自大门而入,一道阳光正好射进大殿中间,把两侧的朝臣分开来,楚王正是踏着阳光,从大殿门口进入楚国大殿。
平时楚王上殿都是从王座之后一则大殿后门走进来,这一道后门可以直通王宫后院,楚王下了朝就可以回去休息。
可这一次楚王有意绕了个弯,从大殿正门而入,一切似乎都显得不一样,显得庄重而神圣。
楚王一进大殿,到让一众朝臣都有些不习惯了,只得躬身朝后作揖,随着楚王向王椅跨去而转着身子。
堂中五位上卿也起身作揖,目送楚王登上大位。
当楚王一踏入王座阶着,除了五位上卿之外仅躬身作揖施礼之外,其它朝臣都跪地朝拜。
齐呼:“楚王威伍!”
(这一点也没有察到楚国礼仪,但至少呼万岁不在这个年代,所以就随便写了这个朝堂用语,未经考证,请勿较真!)
“众爱卿平身。”
楚王坐在王座之上,此地阳光正射到脚下台阶之上,十分威严,巡视着一众朝臣,脸上带着欣慰。
“两位叔父,一切安好。”
楚王还是十分有礼的先问了子西与子闾。
“回王上,老身与四弟一切尚好,三弟子基出使吴国,此次就不能临朝了。”
子西站起身来回完话,这才坐下。
“三位叔父,为楚国奔劳一世,本王十分欣慰,子基叔父代本王出使吴国,想来也不负本王所托,等他回来,本王定当亲迎,再设宴款待,以谢叔父。”
楚王说完,转过脸来,看着左侧的三位微微点头道:“申公看起来气色不错,老当益壮,是我楚国楷模。”
楚王说完,申公也是起身作揖道:“谢王上关爱,老身一切还好。”
“左相国鬼谷先生年少有为,看起来气色也很好,不知这几日可还习惯楚都生活?”
“回王上,楚国本是微臣故里,一切都习惯自然,谢王上关心。”
王禅也是依着礼数,回复楚王。
“叶公一直深在北方边垂,为楚国戎边,为本王守国,这些日子可否习惯楚都南方的饮食?”
“回王上,微臣一生四处奔波,生为楚人,为楚国守边护疆也是职责所在,南方北方都随遇而安,十分习惯,谢王上关爱。”
楚王面带微笑,十分真诚,从申公的身体,王禅的左相生活,叶公的饮食,这些看似十分普通而且微小的事关心,也足见楚王对三位上卿的真诚关爱,也让人听之心里舒服。
楚王问询完这几位上卿,这才正看着大殿群臣。
“今日大朝之会,烦众臣前来,希望众臣以楚国为重,以楚国百姓为念,本王在此先谢过大家。”
楚王也是十分客气,对着这一众臣下致起谢来,也是列国之中十分罕见的场景。
子西一听,心里还是嘀咕着,这两次大朝会,楚王看起来一次比一次精神,一次比一次成熟稳重。
刚才的逐一问询,充分体现了楚王尊老尚礼,怜才爱才惜才的宽阔心胸,也给一众朝臣作出了典范。
现在又降低身份,致谢众臣,比前任楚昭王,还有他的祖父都更懂得拉笼人心,由此可见,他一直没把楚王放在眼里,觉得当今楚王尚未懂事,可现在看来,还是觉得自己有些大意了。
当年尚在年幼之时的楚王就与李悝一道为救楚国,奔走越国,求得越国出兵,与秦国一同打败强吴,保得楚国不灭。
那时子西一直以为这一切都是相国李悝之功,毕竟要请得越国出兵抗吴,实非一个少年人可为。
但也就是从那时起,楚王的威仪,一个少年英雄的形像就已在楚国建立,得到一众楚国朝臣认可。
而昭王在楚国恢复之后,未过几年就撒手而去,留下一个年幼的当今楚王。
正如昨夜梦魇之人所说,当时子西以为自己可以如愿以偿,再次有机会一登楚王之位,可在当时李悝的奔走之下,秦国与越国都只认当今楚王。
而那时昭王临死之时,当今楚王并不在身边,在其身边的只有子西三兄弟,而昭王有意传位于子闾。
子闾当时不知是否逼于形势,还是本就有心,还是接下楚王之位,可一回到楚都,子西就就向他分析形势,不得不派人接回了当今楚王,而三位王叔,也成为楚王的顾命大臣,得以重用,而且权倾朝野。
(当然,这里边也有子西的谋算,自己连续两次当不成楚王,他当然更不愿意比他弱,比他小的子闾当上楚王,而昭王的意图也是十分明显,不传子西却传了子闾,似乎死时也谋算好了子闾没有当楚王的本事,最后的结局当然还是传位于他的儿子公子章,也就是现在的楚惠王,后面的故事会慢慢呈现。)
现在子西看着已成人的楚王,做事稳重得体,威仪天下,心里也是百般滋味,一言难尽,万分感叹。
“子西叔父,是不是国事操劳,身体不舒服?”
楚王本来说完之后,就看着令尹子西,但凡大朝之会,为了便于简单明了,都会由令尹把军政民所有楚国大小事梳理一遍,着重要的在朝会上请示楚王。
对于一些小事,由主管官员办理,再难办一些的,由朝中几位权臣办理,再重要的也只由令尹办理即可。
在大朝会上需要向楚王汇报的一般都是国计民生的大事,外交礼仪的决策,还有列国相交的兵事等。
所以楚王说完就看着子西,见子西一时之间有点走神,才有意问起。
子西一楞,还是恢复了常态。
“回王上,老臣昨夜思虑过重,所以睡得有些晚,刚才走神了还望王上见谅。”
楚王一听,十分关切。
“来人哪,等朝会结束,送些安神补脑的药材给子西叔父,本王年轻还用不着这些药材。
下次你们担选王物资的时候,这些物资直接送与子西叔父,另外给子基与子闾两位叔父也配一份。”
楚王十分果断,一听之下马上安排,也算是体贴朝中重臣,而且他说完也看了看那空着的坐椅还有旁边的子闾,显得对三位叔父一视同仁。
“谢王上,老臣经过汇总各地上报的呈报进行梳理,把这十日来送到楚都的呈报都查看了一番,各地民生到也顺利,边境边关都还平稳,到并没有什么大事。
只有一份呈报,还需王上亲自查看,老臣也不敢自作主张。”
子西说完,楚王后面的宫奴就已走到子西面前,接过子西的竹简呈报,端送到楚王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