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经典短篇 > 国际现代艺术辞典 > 理查·施特劳斯

理查·施特劳斯(1 / 1)

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 1864—1949)

德国作曲家、指挥家。生于慕尼黑的一个音乐之家,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五岁即开始作曲,十岁前已写了管弦乐《节日进行曲》和为管乐而作的《小夜曲》。十八岁入慕尼黑大学学习,这时已写成一部交响曲,并得到公演。1883年中断大学学业,赴柏林以音乐谋生,决意成为专业音乐家。不久便受到指挥家冯·彪罗的赏识,成为他的助理指挥。一年后代替冯·彪罗成为迈宁根乐团的首席指挥。任职期间受乐团的小提琴手亚历山大·里特的影响,开始对李斯特和瓦格纳的音乐发生了浓厚兴趣。在这之前最受他热爱的作曲家是勃拉姆斯。这一艺术趣味及创作倾向的转变,导致了一系列重要作品的问世:《麦克白》(1887)、《唐璜》(1889)、《死与净化》(1890)、《梯尔·艾伦施皮格尔的恶作剧》(1895)、《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896)、《唐吉诃德》(1897)和《英雄的生涯》(1898)。这批作品作曲家本人称之为“音诗”,然而与李斯特创用的“交响诗”体裁并无本质的区别,只是更加突出了标题音乐的描绘性特质。这些作品手法新颖、效果奇特,作者的艺术才华逐渐受到世人瞩目。同时,施特劳斯的指挥生涯也有了新的进展,相继担任过慕尼黑歌剧院和魏玛宫廷歌剧院的指挥。1891年应瓦格纳的遗孀科西玛的邀请,前往“乐剧”艺术的大本营——拜罗依特指挥了《汤豪瑟》的演出,这一活动对他三年后创作的第一部歌剧《贡特拉姆》有直接影响。1894年在冯·彪罗去世后任柏林爱乐乐团指挥。1898年任柏林皇家歌剧院指挥。1919—1924年还担任过维也纳歌剧院指挥。20世纪初起,创作兴趣转向歌剧领域,作有《莎乐美》(1905)、《埃列克特拉》(1909)、《玫瑰骑士》(1911)、《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1912)、《没有影子的女人》(1919)、《间奏曲》(1927)、《埃及的海伦》(1928)、《阿拉贝拉》(1933)、《沉默的女人》(1935)、《和平日》(1938)、《达夫尼》(1938)、《随想曲》(1942)和《达奈之恋》(1952)。以上歌剧,有五部的剧本均出自奥地利诗人、戏剧家胡戈·冯·霍夫曼斯坦尔之手。这些歌剧标志着施特劳斯的创作进入了新的时期。理查·施特劳斯在纳粹上台后曾受到重用,于1933年被任命担任了国家音乐局的总监,但任职期不长,也未参与过迫害犹太人的活动。相反,为他撰写《沉默的女人》脚本的正是具有犹太血统的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该剧初演之后即被禁演,作曲家不久也被辞职。但是,施特劳斯晚年仍因在纳粹时期的任职经历而受到不少人的谴责,他在郁闷的心情中告别人世。除上述提到的作品外,施特劳斯的代表作还有《家庭交响曲》(1903)、《阿尔卑斯山交响曲》(1915),为二十三件弦乐器而作的《变形》(1945)和为女高音和交响乐队而作的《四首最后的歌》(1948)。

施特劳斯的创作基本上属于晚期浪漫主义,这在其“音诗”作品中表现最为明显。歌剧创作中已显露出表现主义的倾向,如《莎乐美》和《埃列克特拉》,但从《玫瑰骑士》开始又转回纯净、明朗的风格,体现出对古典艺术的某种感怀与留恋。由于他又是一位指挥家,他对音色尤其敏感,很注重各种配器的特殊效果,很多创作意念和“形象”的音响化甚至达到逼真的境地,因此有人也将他视为自然主义的作曲家。(孙国忠)

喜欢国际现代艺术辞典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国际现代艺术辞典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

最新小说: 贝海拾珠 纯原乡 遇到梦 椿与冬 我的明恋是暗恋 从紫罗兰开始的无限穿越 不知风吹向何方 我们的故事清溪 小窦日记 亚橘的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