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 1882—1971)
俄国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生于奥拉宁包姆。1901年入彼得堡大学法律系学习法律,1905年毕业。在校期间曾花了大量课余时间钻研音乐,并从1903年起师从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学习作曲。早年的作品《第一交响曲》(1908)、《焰火》(1908)等表现出对印象主义的浓厚兴趣。1910年起主要在巴黎从事音乐创作活动。当时在巴黎成立了俄罗斯芭蕾舞团的佳吉列夫请斯特拉文斯基根据《火鸟》的故事创作芭蕾舞剧。该剧的演出成功,使斯特拉文斯基一举成名。接着他又为该舞团创作了《彼得鲁什卡》(1911)、《春之祭》(1913)等作品。这些作品背离了音乐的传统,采用不规则的原始节奏和不谐和音。这成了现代音乐的一个鲜明标志。他本人也成为先锋派音乐的领袖人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迁居瑞士。20年代创作了几部以俄罗斯民族音乐旋律为主体的作品,如芭蕾《婚礼》(1917)、歌剧《玛弗拉》(1922)等。作品的风格表现为简洁的新古典主义。1934年入法国籍,定居法国后,写了一系列既有18世纪音乐精神,又渗入了20世纪和声和节奏风味的作品,如钢琴与乐队《随想曲》(1928)、小提琴协奏曲(1931)、芭蕾《众神领袖阿波罗》(1928)、C大调交响曲(1938)等。1939年移居美国,1945年入美国籍。此后他开始注意序列主义音乐,并在作品中表现出对现代派手法的新的兴趣,如歌剧《浪子历程》(1951)、歌唱与乐队《圣歌》(1956)和《特雷尼》(1958)、芭蕾《竞赛》(1958)、钢琴与乐队《乐章》(1959)等。
斯特拉文斯基的创作,孕育了20世纪一代音乐的新风。从现象上看,他在创作上似乎每隔几年就要改变一下自己的面貌,但这种改变只是表面的改变。他能熟练地运用几百年来的各种音乐的技巧与风格,而这中间,注重节奏可以看作是他不变的一个创作特点。无论简单的音乐(如《婚礼》),还是复杂的音乐(如《春之祭》)无论采取何种奇妙的形式,节奏始终成为他一生创作的主要动力。他生前的最后几年写过一些短小质朴的作品,其中有些乐曲的感情与曲式带有宗教色彩。但这些作品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可以说是斯特拉文斯基与他的同时代人,如佳吉列夫、尼金斯基、福金等人共同创造了他们那个时代的音乐舞蹈艺术。斯特拉文斯基生前曾亲自指挥乐团演奏自己的大部分作品灌录成唱片,并出版了自传《我的生平大事记》。(穆兴)
喜欢国际现代艺术辞典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国际现代艺术辞典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