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默曼(1 / 1)

齐默曼(Bernd Alois Zimmermana, 1918—1970)

联邦德国作曲家。幼年受宗教音乐教育。曾在科隆大学、波恩大学攻读哲学及德语文学,并在科隆音乐学院学习作曲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辍学入伍。1948—1950年参加达姆施塔特假期讲习班学习,并积极从事创作,1950—1952年在科隆大学教授音乐理论。自1957年起任科隆音乐学院作曲教授,并在两个电台音乐部兼职。1965年,他的歌剧《士兵们》首演,给他带来了世界声誉。齐默曼曾两度获奖学金赴意大利进行创作,并曾先后获北莱茵—威斯特**州艺术大奖(1960)及科隆艺术奖(1966)。

齐默曼创作甚丰,样式包括歌剧、舞剧、交响曲、协奏曲、管弦乐曲、大合唱、歌曲、室内乐及大量戏剧、电影配乐。齐默曼50年代前的创作受勋伯格、韦伯恩影响较深。在50年代初期的部分作品中可看到20年代音乐、爵士乐及斯特拉文斯基的影响。50年代中期后,序列音乐写作原则成为其创作的主导原则。60年代后则表现出独特的“多元主义”倾向,并常常引用不同时代作曲家的作品片段,以拼贴手法结合在一部作品中。

齐默曼受柏格森美学思想影响颇深。他认为,在音乐的展现过程中不断消逝的每个音乐瞬间,在人的意识中都处于相互联系的关系之中,它同时表现为相互制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三个侧面,形成一个“球状形态的时间”统一体。这一见解在齐默曼的创作中是一个核心观念,例如,引用与拼贴,在他看来决非随意的镶嵌或装饰,而是使过去、现在与未来在“内在的经验意识”中获得统一的显现形式。多元主义,则是齐默曼音乐观念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这在其代表作《士兵们》中得到了突出体现。其中,齐默曼将剧本中不同的场景加以重叠,同时运用音乐、语言、舞蹈、电影、电声及自然噪音等艺术手段,还引用巴赫、莫扎特、德彪西、梅西安等人的作品片段,并在结构的不同层次中采用不同速度的复合等手法。在《安魂曲》中,齐默曼不仅引用圣经、法律条文乃至维特根斯坦及毛**的著作片段作为素材,将器乐、声乐及朗诵作多种重叠结合,还要求将演出人员分布在不同空间位置,使各自独立的层次能从不同方向传达到听众中,用以表现音乐的多元性本质。(杨立青)

喜欢国际现代艺术辞典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国际现代艺术辞典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

最新小说: 贝海拾珠 纯原乡 遇到梦 椿与冬 我的明恋是暗恋 从紫罗兰开始的无限穿越 不知风吹向何方 我们的故事清溪 小窦日记 亚橘的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