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性的游戏(Ludus Tonalis)
德国作曲家兴德米特的钢琴曲,包含一首前奏曲,十二首赋格曲,十一首间奏曲(分别插入各首赋格曲之间)和一首后奏曲。写于1942年。根据结构、声部和调性的处理,十二首赋格曲又可分为三组,即每四首赋格曲为一组,两端的两组结构较为复杂。中间的一组又可分为两对,在声部处理或调性布局上互为呼应。
前奏曲。具有狂想曲性质,大致分为四个段落(第三个段落具有过渡性质)。段落间轮廓分明,段落内自成起迄,各段的情绪从昂扬、热烈,转入抒情、明朗,又导向宽广、壮阔。这首前奏曲作为整部套曲的开端,从f小调的C音开始,结束于#F旋律大调,实际上扼要地概括出了整部套曲的调性安排轮廓。
赋格曲一,C大调。是一首二重赋格曲,第一个主题抒情,流畅,仅有呈示,第二个主题比较活跃,并有展开,而在全曲再现时,两个主题则作同时结合。
间奏曲一。以三十二分音符的短小动机为基础进行发展,充满活力,最后结束于G大调,为下一首赋格曲作好调性准备。
赋格曲二,G大调。主题和节奏都极为活泼、灵巧,全曲为三部性的结构。
间奏曲二。是一首充满清新的田园风味的抒情曲。
赋格曲三,F大调。分为两个部分,后半部分是前半部分的严格逆行倒影,形成了完全对称的结构。
间奏曲三。具有谐谑曲性质,三部性的结构,再现时则将第一部分的主题和第二部分的主题作综合再现。
赋格曲四,A大调。是一首二重赋格,第一部分的主题初步呈示后,主要采用倒影的形式展开,中间部分在速度与情绪上与第一部分对比较大,而第三部分则将前两部分的主题重叠再现,并作各种转位变化。
间奏曲四。这首快速的间奏曲以十六分音符的动机为基础进行展开,在写法上接近巴赫的风格。
赋格曲五,E大调。采用三部的结构,多次运用倒影形式进行展开。
间奏曲五。主、复调手法并用,全曲分为三个部分,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变化反复。
赋格曲六,E大调。此首赋格是第五首赋格曲的姊妹篇,在呈示时,其音程安排和声部进入与赋格曲五相同,也多次采用倒影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