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流电影(1 / 1)

“意识流”电影(Stream of Consciousness Film)

现代主义电影流派。受“意识流”小说创作思想的影响,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以表现人的潜意识流程为主体的创作倾向。瑞典电影导演伯格曼的《野草莓》(1957)被认为是最早采用“意识流”手法的成功之作。嗣后兴起的法国“新浪潮”电影如《广岛之恋》(1959)、《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以及费里尼的《八部半》(1963)等,都是“意识流”电影的代表作。这类影片着重描写人的非理性的、潜意识的流动,显然是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依德心理学的银幕化表现。“意识流”电影一般采用人物“内心独白”式的结构,由于潜意识的无理性、无逻辑的特点,影片的时空处理多呈跳跃、交叉乃至重叠的状态,思绪的自由联想、幻觉、梦境,以及变形荒诞的场景常常是它们展现的对象。“意识流”电影利用画面和声音的直觉形式,形象地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层的感觉活动,丰富了电影表现世界的手段和功能,对整个现当代电影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但纯粹表现非理性的主观情绪的“意识流”电影,难免导致脱离社会现实和难以读解的晦涩。(丁罗男)

喜欢国际现代艺术辞典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国际现代艺术辞典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

最新小说: 贝海拾珠 纯原乡 遇到梦 椿与冬 我的明恋是暗恋 从紫罗兰开始的无限穿越 不知风吹向何方 我们的故事清溪 小窦日记 亚橘的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