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经典短篇 > 国际现代艺术辞典 > 法国新浪潮电影

法国新浪潮电影(1 / 1)

法国“新浪潮”电影(Nouvelle Wague French)

50年代末期法国一批新进导演掀起的反传统电影运动。尔后在世界各国陆续出现的类似电影现象也被称为“新浪潮”。法国最初的“新浪潮”电影虽与现代主义电影不完全相同,但带有明显的现代主义色彩,并对60年代全面兴起的现代主义电影产生过直接影响。因此,广义上的“新浪潮”又指现代主义电影。

1958年,法国新闻界首先使用“新浪潮”一词,来形容当时电影界一批青年人的动态。自1958至1962年期间,近百名年轻导演拍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形成了“新浪潮”的**。这批年轻人大都为《电影手册》派的影评家或导演,其骨干和核心人物包括弗朗索瓦·特吕弗、让一吕克·戈达尔、克劳德·夏布罗尔、约克·里维特、路易·马尔等。他们多数人是影评家巴赞的学生,对电影界的现状不满,力图打破“好莱坞”电影模式,渴望创作的个性自由。他们的新观念和朴实、节俭的拍片风格赢得了不少制片人的支持,尤其当“新浪潮”第一批代表作,如夏布罗尔的《表兄弟》(1959)、戈达尔的《精疲力尽》(1959)、特吕弗的《四百下》(1959)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之后,艺术性与娱乐性相结合成了“新浪潮”的一大特点。一般说来,“新浪潮”电影在内容上关心的是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态,很少政治倾向和社会功利性,追求关于社会秩序、道德准则的哲理反思和对人生的总体感受。许多影片带有自传性质,这以特吕弗的贯穿童年、青年时代的自传体影片为最有代表性。在电影技巧的反传统方面,他们中间走得最远的是戈达尔。他几乎蔑视一切传统的电影叙事方法,有时故意制造镜头衔接的不流畅效果和奇特混乱的蒙太奇。

和《电影手册》派同时崛起的“左岸派”电影集团,通常也被看成是“新浪潮”的一个分支。他们是以阿仑·雷乃为首的一批文学家出身的新进电影编导,如阿涅斯·瓦尔达、玛格丽特·杜拉、阿兰·罗布—格里叶、克利斯·马尔凯、让·凯罗尔、亨利·科尔皮等。他们摄制的影片《广岛之恋》(1959)、《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等,同样是“新浪潮”电影的重要代表作。和《电影手册》派相比,“左岸派”更具现代主义气息。他们更重视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探索,摄制了许多运用时空交叉倒错新技巧的“意识流”影片。

这批“新浪潮”导演具有共同的理想和近似的艺术追求,但他们拒绝组织正式的团体,发表统一的纲领。在他们看来,电影是导演个人思想风格的体现,“年轻的电影创作者们将以第一人称来表现自己和向我们叙述他们所经历的事情”。(特吕弗语)这就是他们竭力倡导的“作家电影”论。

法国“新浪潮”电影进入60年代中期后开始退潮。它衰落的原因是那些无视传统道德观念的内容(尤其是性和暴力)引起公众的反感;廉价拍片造成一些影片的艺术质量粗糙;许多标新立异的现代派技巧也使作品显得晦涩、乏味。但是,法国“新浪潮”电影造就了一批艺术家,它的作用在于将电影推进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艺术范畴。它迫使西方传统的制片制度发生动摇,并导致独立制片和发行方式的建立。它所倡导的电影个性化和导演中心论,也大大推动了电影创作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丁罗男)

喜欢国际现代艺术辞典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国际现代艺术辞典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

最新小说: 贝海拾珠 纯原乡 遇到梦 椿与冬 我的明恋是暗恋 从紫罗兰开始的无限穿越 不知风吹向何方 我们的故事清溪 小窦日记 亚橘的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