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努艾尔(Luis Bunuel 1900—1983)
法国电影导演。出生于西班牙。早年在西班牙马德里大学时,曾与加西亚·洛迦、萨尔瓦多·达利等画家同学。1925年因逃避西班牙独裁统治而到法国定居,不久作为法国导演让·爱浦斯坦的助手投身电影界。布努艾尔第一部独立导演的影片,是他和达利合作的《一条安达鲁狗》(1928)。这部超现实主义的杰作成了法国先锋派电影代表作之一,并在1958年布鲁塞尔国际电影博览会上被列为世界十二部佳片之一。该片批判了资产阶级社会的教育、道德、宗教等对人性的压制,奠定了布努艾尔一生电影创作的基本主题和艺术风格。1930年拍摄的《黄金时代》也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的影片,而1932年摄制的纪录片《无粮的土地》则在形式上向现实主义靠近了。从此,布努艾尔的创作更多地表现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他积极参加了共和国政府的电影领导工作。1940年去美国,以后又到墨西哥导演影片。此间主要作品有:《大笨蛋》(1949)、《被遗忘的人们》(1950)、《鲁滨逊漂流记》(1952)、《一个没有爱情的女人》(1952)、《纳萨林》(1958)、《少女》(1960)等。60年代初,布努艾尔回到西班牙,摄制了《维里迪安娜》(1961)。影片获得了当年戛纳电影节大奖,却被佛朗哥统治下的西班牙禁映。1962年,他又到墨西哥拍摄了《毁灭天使》,透过这部超现实主义影片的怪诞外衣,人们仍可看到导演一贯的对于社会和宗教的讽喻性批判。1964年以后,布努艾尔再次定居法国,主要作品有:《女仆日记》(1964)、《沙漠里的西蒙》(1965)、《白日美人》(1967)、《银河》(1968)、《特里斯丹娜》(1970)、《资产阶级隐秘的魅力》(1972)、《自由的幻影》(1974)等。他擅长将幻想与现实巧妙地融为一体,常常使观众一次次地从梦幻跌入现实,又从现实滑向虚幻。在《白日美人》中,那位“性苦闷”的年轻太太竟怪诞地想到“客串”当妓女,结果她的嫖客中有个歹徒追踪到她家中,并打伤了她的丈夫。当她向下肢瘫痪了的丈夫忏悔以后,他竟突然从轮椅上站了起来。于是,过去发生的故事立即变得若有若无。布努艾尔对此解释说,“我自己也说不清影片中哪些是现实,哪些是幻想。这在我看来是一回事。”在《资产阶级隐秘的魅力》中,巴黎上层社会的生活也被导演用诙谐的格调展示出来,现实场景有时直接变成了幻像,日常生活的细节稍一变化,就突然成了梦境。布努艾尔也是善于运用隐喻和象征的导演之一。不仅早期的《一条安达鲁狗》和《黄金时代》是如此,即使在中后期的那些描写现实故事的影片中,他也总要以整体和局部的场面表达自己的意念。(丁罗男)
喜欢国际现代艺术辞典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国际现代艺术辞典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