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西莫夫(1 / 1)

格拉西莫夫(Серяей Алоллинариевич Герасимов 1906—1985)

苏联电影导演、剧作家。十七岁因偶然机会进入由格·柯静采夫主持的“奇异演员养成所”,主要担任演员。1928年毕业于列宁格勒戏剧艺术学校。30年代初正式成为电影导演。当时勃兴的“散文电影”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第一部形成自己风格的影片是《七勇士》(1936)。整个卫国战争时期,格拉西莫夫从未停止过创作,曾和卡拉托卓夫在炮火下拍摄《不可战胜的人们》,这是最早反映战争的苏联影片之一,具有历史文献价值。战争后期先后被任命为中央电影制片厂厂长、战时新闻电影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46年起任苏联国立电影学院教授。1948年拍摄的《青年近卫军》在苏联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在对英雄主义主题史诗式的处理中,使英雄主义、抒**彩、乐观主义和悲剧成份有机地融汇一体。格拉西莫夫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是他用十年时间编导的“六十年代人”四部曲:《人与兽》(1962),关于一个长期飘泊异域的战俘克服心理恐惧返回祖国的故事;《记者》(1967,获第五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大奖)叙述一个青年记者在国内和国际舞台上的采访活动以及个人生活的遭遇;《湖畔》(1970,获1971年国家奖)围绕在贝加尔湖建设一个大型工业企业过程中所展开的冲突,反映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问题;《要热爱人》(1972,获全苏电影节大奖)表现一个青年建筑师在北极城建设中遇到的矛盾和斗争以及他个人生活的波折。四部影片的题材和情节并无密切联系,把它们松散地联在一起的是情节展开的时间和多层次展开的社会现状。作品剖析了一代人的社会意识,对重大而紧迫的社会问题作出全面的分析,兼具散文电影和哲理电影的特点。格拉西莫夫的其他重要影片还有:《共青城》(1938)、《教师》(1939)、《假面舞会》(1941)、《静静的顿河》(1958,获首届全苏电影节大奖)、《托尔斯泰》(1984,获第十八届全苏电影节特别奖)等。作为苏联电影中“社会心理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格拉西莫夫的影片以塑造人物细腻的心理肖像见长,能准确敏锐地捕捉到时代的特点;强调电影的文学性;主张艺术要为道德服务,表现对人的信任,并对人与社会集团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研究。但对人物从容不迫的观察和长篇小说式的叙事方法往往造成他的作品中银幕动作拖延和冗长。格拉西莫夫曾获“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1948),并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1978)。(吴小钧)

喜欢国际现代艺术辞典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国际现代艺术辞典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

最新小说: 贝海拾珠 纯原乡 遇到梦 椿与冬 我的明恋是暗恋 从紫罗兰开始的无限穿越 不知风吹向何方 我们的故事清溪 小窦日记 亚橘的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