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克托(Jean Cocteau, 1889—1963)
法国剧作家。从小涉猎文学艺术各个方面,因知识渊博而被誉为“巴黎才子”。少年时已发表诗作,并在巴黎上层社会有一定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往往幻想与现实相结合,神话人物以现代人形象出现。他在戏剧方面的才华最初是以《奥尔甫斯》(1927)引起人们注意的。他所改编的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1927)也倍受人们欢迎。导演儒韦曾将他根据《俄狄甫斯》改编的《****》搬上了舞台。这些作品的魅力在于把司空见惯的事物同神话传说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赋予古老的神话以某种当代意识。他的剧作题材广泛,如浪漫主义情节剧《双头鹰》(1946)、《袖珍剧场》(1949),现代问题剧——《打字机》(1941)、《可怕的双亲》(1938),单幕独白剧《人的声音》(1930),还有“说白歌剧”《勒诺和汉米德》(1943)和悲喜剧《圆桌骑士》(1937)。此外,他还撰有小说《骗子手托马斯》(1923)、《调皮捣蛋的孩子们》(1929)、《波托马克的结局》(1940),电影剧本《诗人的血》(1930)、《永恒的轮转》(1943)、《奥尔甫斯的遗嘱》(1959),以及评论集和自传体散文《诗的批评》(1945)、《生存的困难》(1947)、《无名氏的日记》(1953)等。1958年科克托入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他通过大量的艺术实践,使超现实主义这一艺术流派逐步为大众所接受。(鞠基亮)
喜欢国际现代艺术辞典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国际现代艺术辞典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