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Moscow Bolshoi Ballet)
初建于1776年。剧院于1805年毁于火灾,改为政府经办,1825年新建剧院揭幕,始命名为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1917年十月革命后,该团得到迅速发展,当时的编导戈尔斯基、季霍米罗夫等,在改编古典作品中,取得很大成绩。1927年上演的《红罂粟花》,用古典芭蕾技巧表现当代革命题材,由季霍米罗夫、拉希林编导,是该团第一都重要的创作。30年代由扎哈罗夫担任首席编导,40至60年代由拉夫罗夫斯基担任首席编导,相继上演了一批优秀剧目,如《巴黎的火焰》(1933)、《泪泉》(1936)、《小仙鹤》(1937)、《高加索的俘虏》(1941)、《罗密欧与朱丽叶》(1946)、《青铜骑士》(1949)等。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芭蕾演员,其中就有乌兰诺娃。1961年苏联政府宣布大剧院芭蕾舞学派为莫斯科模范舞蹈学派。1964年起,尤里·格里戈罗维奇担任总编导,对芭蕾舞剧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特别是由他创作的交响化芭蕾舞剧更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代表作有:《斯巴达克》(1968)、《安娜·卡列尼娜》(1972)、《安加拉河》(1976)、《海鸥》(1980)等。(谢明)
喜欢国际现代艺术辞典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国际现代艺术辞典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