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雨轩 > 经典短篇 > 中华文化四十八堂课 > 第三十八课 没有人救他们

第三十八课 没有人救他们(1 / 2)

余秋雨:

安史之乱发生那一年,李白五十四岁,王维五十五岁,杜甫四十几岁,而孟浩然已经死了十多年。由于他们,我们对于这个事件前前后后的人文生态有了感性的了解。我想知道,在你们的印象中,安史之乱前后,历史气氛究竟有些什么变化?

王牧笛:

安史之乱以后,中国历史的气魄小了,忧患多了;坦荡少了,心机多了;君子少了,小人多了。

余秋雨:

残暴和无赖一旦得势,就会使历史的品质走向低劣。我对于历史,一直不太在意别人很重视的话题,而特别注意历史的品质。

例如对历史上的各种动荡事件,本有各自理由,但是为什么大家都对安史之乱那么讨厌呢?因为它的品质实在太低劣了。你看安禄山和史思明叛乱的时候,对普通老百姓非常残暴,见人就杀,见城就烧,见房子就毁,一看就知道是邪恶的一群。邪恶不仅对外,也对内。安禄山自己,才过了短短几年,就被儿子安庆绪杀了,安庆绪又被史思明杀了,史思明又被儿子史朝义杀了,史朝义最后自杀。在这个过程当中,史思明曾想投降唐朝,但投降之后不久又背叛了——这些事实足可证明,这些人真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自己内部的基本伦理,都没有建立起来。整体品质低劣,比他们的政治主张更加致命。

在邪恶的追逐下,高贵的皇室也失去了高贵。安史之乱发生不久,长安城就沦陷了,唐玄宗只能出逃。在出逃的半路上他牺牲了杨贵妃。当时唐玄宗已经年迈,已经没有恢复高贵的丝毫力气。在这种情况下,唐玄宗做出两个决定:一方面让自己在扬州的儿子李璘守住江南;另一方面,同意西北的另一个儿子李亨继位,自己成为太上皇。这样才使唐朝得以维持,但已经没有雄健之气。

文化要关注的就是这种“气”,这与历史学家的眼光很不一样。在历史学家看来,“气”太空泛,而对文化人来说,最值得捕捉的只有“气”。“气”的直接表现,就是文化气氛。

王安安:

我觉得盛唐的那种愉快气氛再也没有了,甚至对中国文化史来讲,这种愉快气氛再也没有了。

余秋雨:

最新小说: 贝海拾珠 纯原乡 遇到梦 椿与冬 我的明恋是暗恋 从紫罗兰开始的无限穿越 不知风吹向何方 我们的故事清溪 小窦日记 亚橘的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