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 2)

岑乙是泰州人,对于自古就著名的扬州,充满好奇。每天整理完海叶阁的书籍,就到街上闲逛游玩、喝茶听曲。赵府的管家怕他迷路,问他要不要派一个小厮陪着,他说不要。

“迷路扬州,才是文士风流。”他在心里说。

乾隆年间的扬州,繁盛到了极致。皇帝的几度南巡,盐商的巨大资本,享乐的历史传统,层层叠叠加在一起,使这座古城的一切市嚣都变成了乐曲,一切尘氛都变成了花香。郑板桥当时就写了一首题为《扬州》的诗,其中有两句:

千家养女先教曲,

十里栽花算种田。

用至朴之句,道尽了奢华。

奢中之奢,是昆曲戏班的风行。专业戏班和业余戏班很多,观剧索价不菲却又日夜爆棚。不知昆曲者,就不能成为扬州贵人。说起来,苏州也算是最有资格的富贵之城了,又是昆曲的养成之地,但当时有诗云:“拾翠几群从茂苑,千金一唱在扬州”。这里所说的“茂苑”就是苏州,与扬州一比,它只成了戏班的出发地。

在当时,大量戏班和名角的名字,成了扬州市民的常识。甚至,连各班班主、教习、乐手的名字,也都知道。

名角总是名角,一旦登场就会成为全城盛事,结果他们也就不多登场了,成了各个戏班“奇货可居”的资本。例如,要想看顾天一、任瑞珍、吴仲熙的戏,就很不容易。更神秘的是那些业余戏班的名角,他们是从哪里来的?本职是什么?亮丽登台之后又到哪里去了?是本城人吗?都不清楚。因为不清楚,更成了街头巷尾的热烈话题。这些业余戏班的名角中,有费坤元、陈应如、徐蔚琛、王山霭、江鹤亭、刘禄观、叶友松,尤其是后来名气更大的汪颖士、杨二观等等。

由于他们的家门、性别、功名、财富都疑窦重重,那么,如果有几个著名的财主和官员涂了脸匿身其间,刻意模仿,也不是没有可能。

除非,实在是公认的表演天才,那就不是富豪和官僚所能模仿的了。

公认的表演天才而又完全不知来历的,当时扬州城里有四个。其中,天才中的天才,是演正旦的吴可闻。

吴可闻,扮相艳丽无双,表演炉火纯青,唱功几若天人,但是,何时出演,能演几场,无人知晓。就像是晚春山谷的一缕轻云,影踪不定,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在扬州城,凡是看过吴可闻演出的人,都高人一头,甚至趾高气扬。但他们,对于吴可闻,也“无可闻”。

三位阁老在闲谈中也曾经多次提到过吴可闻的名字,但他们似乎不是在说一个名角,而是在说一种“稀缘”,就像他们在无意中碰到一个价值连城的珍本。不同的是,阁老们都见过不少珍本,却没有看过吴可闻的任何一次演出。

“一个大城市就像是千万人的一次大迷藏。有人在躲,有人在追,躲得越快,追得越猛。”岑乙边走边想,正好走过一个戏院的门口。

戏院叫“梓园”,岑乙仿佛听阁老他们说过,吴可闻偶尔登台,就在梓园。这让他颇为兴奋,走前几步看,又走后几步看。园子关着门,看来今天没有演出。但他满脑子都是场子里的喝彩声,因此明明走过去了又回过身来再看一遍。

没有演出的戏院门口,比其他街区都冷清。戏院门口有一个麻石板铺成的小广场,此刻也杳无人影。岑乙正四处打量,忽然发现右首街口的一个石柱后,飘闪过一袭黑衣。

这黑衣他非常眼熟。

最新小说: 贝海拾珠 纯原乡 遇到梦 椿与冬 我的明恋是暗恋 从紫罗兰开始的无限穿越 不知风吹向何方 我们的故事清溪 小窦日记 亚橘的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