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伦(1 / 1)

→ 今天去巴比伦。

光这六个字,就有童话般的趾高气扬。

巴比伦在巴格达南方90公里处,一路平直,草树茂盛,当民居渐渐退去,一层层铁丝网多了起来,它就到了。

一个古迹由这么多铁丝网包围,让人有点纳闷,也许是为了严密保护遗产吧,但到古城门口一看,又没有卫兵,进出十分随便,这就更奇怪了。

古城门是一座蓝釉敷面、刻有很多动物图形的牌坊式建筑,我们以前在各种画册中早就见到过。这个城门叫伊什塔(Ishtar)女神门,原件整个儿收藏在德国贝加蒙博物馆,这是一个仿制品,但仿制得太新,又太粗糙。

仿建的巴比伦伊什塔城门。伊什塔是古巴伦女神,兼**女神、宇宙女神、悲伤女神与战斗女神等于一身。

进门有一个干净的小广场,墙上有一些现代的油彩画,画了巴比伦王国的几个历史场面,其中一幅是《汉谟拉比法典》顶部的浮雕,表现汉谟拉比正在接受正义之神的嘱托,成了人间的立法者。刻有这个浮雕的法典原件,也在外国。想想也真是不公,巴比伦王国的文物大家都争着抢,而在巴比伦的原地却所剩无几。

浮雕:两个国王的会晤。展现了亚述国王沙尔马尼瑟与巴比伦国王苏未的见面情形。

从小广场右拐即可看见一条道路,是巴比伦王国的仪仗大道。道路现在用铁栏围着,不能进入,中间地面上有斑驳状的一片片黑块,这是当年的沥青路。浮在油海上的巴比伦古城一定会燃油取火,但居然已经用沥青铺路,则是没有想到的。据说这个路面后世曾有无数次的修补、增层,但是后加的一切均已朽腐,只有最早的沥青留存至今。这未免让我们又一次怀疑起人类在很多方面的进步程度。

巴比伦古城除了这段路面,再加上前面的一条刻有动物图像的通道、一座破损的雄狮雕塑以及几处屋基塔基,其他什么也没有了。亚述人占领时是放幼发拉底河的水把整个城市淹没的,以后一次次的战争,都以对巴比伦的彻底破坏,作为一个句号。结果,真正留下的只有一条路,搬不走,烧不毁,淹不倒,失败者由此逃奔,胜利者由此进入。这老年的沥青,成了巴比伦文明惟一可靠的见证。

现在,在这仪仗大道和其他遗迹四周,已经矗立起许多高墙和拱门,是根据考古学家们的猜测复原图建造的,新崭崭的,十分整齐。但是走近一看,也仅止于高墙和拱门,脚下仍是泥沙,头上没有屋顶,墙内空无一物,任凭荒草丛生。有标牌写着,这儿是北宫,那儿是南宫,转弯是夏宫,但从气味判断,这由一堵堵新墙围拦着的荒地,已成为游人们的临时厕所。

相比之下,圆明园毕竟只是年岁不大的一组建筑罢了,而巴比伦古城如此新不新、旧不旧的所谓“复原”,实在叫人不知说什么好。人们要叩拜的是历尽艰辛、满脸皱纹的老祖母,“整旧如新”等于为老祖母植皮化妆,而铲平了重建则等于找了个略似祖母年轻时代的农村女孩,当作老祖母在供奉。

回想我们一路过来,从希腊、埃及、以色列、约旦,一切古迹的所在都小心翼翼地保存着颓柱斜阳、古阶残刻,让人肃然起敬,从未遇到过像巴比伦古城这样的修复方式,心中便略有舒慰。

忽然,我见到城墙砖上有些异样,似乎有一些“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5000多年前这里的古人用一种楔形的尖棒在泥板上刻写的字迹,是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19世纪中期被发现后几乎改变了历史学界对人类早期文明源流的认识。难道,“复原”当局把几块真正价值连城的古物镶嵌在城墙中?我们连忙拉来一位先生动问,结果让人发呆。原来,这种用最原始的方式刻写的文字是阿拉伯文,文句为:“感谢伟大领袖萨达姆于1982年复原巴比伦古城”。一连写了很多遍。

紧靠着“复原”的城墙不远处有一个丘陵,丘陵顶部有一座城堡形的庞大现代建筑,俯瞰着整个巴比伦古城遗址。正想拍照,立即有人过来阻止,因为这是总统府。总统府我们这两天在巴格达城中已见过两处,其中一处光从围墙看就巨大无比,这是第三处。据有幸进去参观过的记者顾正龙先生告诉我,豪华不下于卢浮宫,只不过墙上挂的画没有什么艺术价值罢了。

由此我猛然醒悟,为什么巴比伦古城遗址前会有那么多铁丝网。

喜欢非亚之旅请大家收藏:(www.zeyuxuan.cc)非亚之旅泽雨轩更新速度最快。

最新小说: 贝海拾珠 纯原乡 遇到梦 椿与冬 我的明恋是暗恋 从紫罗兰开始的无限穿越 不知风吹向何方 我们的故事清溪 小窦日记 亚橘的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