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陵(1 / 2)

→ 离开新德里前,我想了却一桩多年的心愿,去拜谒圣雄甘地的墓。

印度门与甘地墓之间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历史逻辑。因为甘地就是在英国不讲信义之后,领导民族独立运动的。他把以前英国**授予他的勋章交还给殖民**,发起了一场以和平方式进行的“不合作运动”来对抗英国。

但是,人民喜欢暴力。尤其是在印度教和***教之间,更是暴力不断。甘地便以长时间的绝食来呼吁停止暴力、争取和平。他的这种态度,势必受到各方面的攻击,有些****几次要杀害他,而**也要判他的刑,他则绝不抵抗和报复。

他说:“如果我们用残暴来对付邪恶,那么残暴所带来的也只能是邪恶。如果印度想通过残暴取得自由,那么我对印度的自由将不感兴趣。”

终于,人民渐渐懂得了他,殖民者也被他这种柔弱中的不屈所震惊。他成功了,印度也取得了独立。没想到,不久之后他还是被宗教****所杀害。

甘地墓在德里东北部的朱木拿河畔,占地开阔,但真正的墓园并不大。门口有一位老妪在卖花,在一张树叶上平放着五六种不同的小花,算作一份,很好看。我买了4份,分给几位同来的朋友,然后把鞋袜寄存在一个门卫那里,按照印度人的习惯,赤脚进入,手上捧着花。

新德里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阵亡的印度军人而建的印度门。

墓体为黑色大理石,约16平方米。四周有几堵白色矮墙,空出了人们进出的口道。矮墙外面是草地,草地延伸到20米远的地方,有一圈黄石高台,把整个墓园围住。

我们把花轻轻地放在墓体大理石上,然后绕墓一周。墓尾有一具玻璃罩的长明灯,墓首有几个不锈钢雕刻的字,是印地文,我不认识,但我已猜出来,那不是甘地的名字,而是甘地遇刺后的最后遗言:“嗨,罗摩!”

一问,果然是。

记得前些天我在介绍印度的宗教恩怨时曾经写过,罗摩是印度教的大神,喊一声“嗨,罗摩”,相当于我们叫一声:“哦,天哪!”

那么,这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墓碑了。生命最后发出的声音最响亮又最含糊,可以无数遍地读解又无数遍地否定,镌刻在墓碑上让后人再一遍遍地去重复,真是巧思。

最新小说: 贝海拾珠 纯原乡 遇到梦 椿与冬 我的明恋是暗恋 从紫罗兰开始的无限穿越 不知风吹向何方 我们的故事清溪 小窦日记 亚橘的杂事